
“排闼直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拼音與含義
拼音為pái tà zhí rù,其中“闼”指門()。成語字面意思是“推開小門徑直進入”,形容未經敲門或允許就直接闖入()。
曆史典故
出自《史記·樊哙傳》:漢高祖劉邦重病時不願見人,群臣不敢入内,十餘日後,樊哙“排闼直入”禁宮,大臣隨之()。此典故體現果敢、不拘禮節的行為。
用法與例句
擴展與近義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色彩。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上述來源。
《排闼直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直接進入,不經過阻礙。常用來形容做事直來直去、不拐彎抹角的态度和方法。
《排闼直入》這個詞的部首是“龍”,由3個筆畫組成。
《排闼直入》這個成語的來源來自于古代官員選取賢才的做法。古時候,官員在挑選人才時,會設立一個學堂大門,門前擺放着兩個攔路木闼。要進入學堂,必須推倒木闼才能通過。而有些人為了表現自己的才能和決心,便直接推倒木闼,直入學堂。于是,人們就用“排闼直入”來形容直接進入的勇氣和決心。
《排闼直入》的繁體字為「排闥直入」。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一些差異。《排闼直入》古時候的寫法為「排邰直入」。
他在面試時直接排闼直入,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組詞:排闼、直入
近義詞:徑直、直搗、徑入
反義詞:繞道、繞行、迂回
(以上内容僅供參考,可能有一定的誤差)【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