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行的意思、冒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行的解釋

貿然行動;貿然實行。 宋 蘇洵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一金以上,非取於民則不獲,而冒行不顧,以徇近世失中之禮,亦已惑矣。” 宋 蘇轼 《刑政》:“自 漢 以來,鹽鐵酒茗之禁,稱貸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辭曲而民為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冒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 輕率行事;冒昧而行 指不考慮實際情況或後果,魯莽、輕率地采取行動。強調行為缺乏審慎和周全的考慮。

    • 例證: “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閑習,不可以當敵。廟算千裡,帷幄之奇,百伐百勝,此之謂也。如其不然,雖得屬國之歡,猶不免于敗也。冒行輕進,未有不颠踬者也。”(《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列傳》論曰) 這裡批評不做好充分準備就輕率進軍的行為。
    • 來源: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冒行”的釋義之一即為“冒昧行事”。
  2. 假冒(某種身份或名義)行事 指冒充他人的身份或假借某種名義去行事。此義項相對前一義項更為少見。

    • 例證: 雖無直接古籍例句,但可從構詞法理解。“冒”有“冒充”之意(如“冒名頂替”),“行”即“行事”,組合起來可表示假冒身份行事。
    • 來源: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在“冒”字條目下收錄了“假冒”的義項,結合“行”字,可引申出此意。

“冒行”的核心含義在于行事的不恰當性,無論是表現為魯莽輕率(第一義),還是表現為假冒欺詐(第二義),都含有負面評價的色彩。在現代漢語中,表達“輕率行事”之意更常用“冒進”、“魯莽行事”、“輕舉妄動”等詞;表達“假冒行事”之意則常用“冒名”、“冒充”、“假借……名義”等表達。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冒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文獻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冒行”指貿然行動或貿然實行,強調未經深思熟慮或不顧後果的魯莽行為。例如:

二、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批評性語境,描述不顧實際情況或潛在風險的草率行為。例如:

  1. 政策實施:如古代經濟政策推行中的弊端;
  2. 個人行為:如未經充分準備便采取行動。

三、補充說明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冒行”與“冒險行事”混用,但根據權威文獻,“冒行”更側重“魯莽”而非“冒險”,需注意語境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上韓昭文論山陵書》或《刑政》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襃稱抱膺本位主義髟髟必然性與偶然性不好不壞不宰草閑常會床箦出擊漼弛蹙攏打磕睡吊錢兒鼎肉耳滿鼻滿發亮訪親鳳屏分句蝮蜪高掌遠蹠格繃格繃給捷鲠欷觥爵構制呱呱墜地鼓勵後艱黃螺湖廣熟,天下足焦涸解環驚飈精果苛削空語鲲鲸兩次三番露氣馬班木扇内老闆齊姬時興庶蠱束手田僮天亡偷快王馬五紀五炁仙席仙姿玉質霞袖惜客好義心不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