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化的意思、德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化的解釋

[moralize and change] 舊指以道德感化人

詳細解釋

(1).謂以德行感化。《韓非子·難一》:“ 舜 其信仁乎!乃躬藉處苦而民從之。故曰:聖人之德化乎!”《後漢書·魯恭傳》:“ 恭 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訟人 許伯 等争田,累守令不能決, 恭 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相讓。” 宋 蘇轼 《元祐三年春貼子詞·皇太後閣》之五:“彤史年來不絶書,三朝德化婦承姑。” ********* 《史觀》:“史之進展必有動因。至于動因何在,則又言人人殊……或曰:在精神,如聖神、德化、理念是。”

(2).猶德教。《文選·劉琨<勸進表>》“蒼生顒然” 李善 注引《尹文子》:“ 堯 德化布于四海,仁惠被于蒼生。”《漢書·平帝紀》:“太僕 王惲 等八人使行風俗,宣明德化,萬國齊同。” 元 王逢 《題馬洲書院》詩:“德化三王并,威儀百代尊。” 何啟 胡禮恒 《新政論議》:“吾意其德化臻于上理,聲教迄于遐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德化”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詞語含義

  1. 以德行感化
    指通過道德修養和仁政來感化他人或民衆。這一概念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中常被提及,強調統治者通過自身德行實現社會治理。例如《後漢書》記載魯恭“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

  2. 德教的延伸
    與“德治”相通,指通過道德教化而非強制手段引導社會風氣。如《韓非子》評價舜“躬藉處苦而民從之”,即聖人之德化能深入人心。

二、福建德化縣

作為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縣(隸屬福建省泉州市)以陶瓷聞名:

其他用法

偶見用于人名或表達“修身養性”的抽象含義,但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德化這個詞的意思: 德化(dé hu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使人具備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過程,也可以指品德高尚的人或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德化的拆分部首是彳(xí)和口(kǒu),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德化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廣泛,最早出現在《西漢書》中,用來描述神才儀貌的人物。後來,德化逐漸演化成指人們在修身養性過程中,積極提升品德和行為的過程。 繁體: 德化的繁體字為「德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複雜,德化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多種變體,例如「德化」可能寫作「德化」或「德化」。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區可能會有差異。 例句: 1. 他通過自我修養和不斷學習,逐漸實現了個人的德化。 2. 這位老師不僅教書育人,還注重學生的德化教育。 組詞: 德化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德化教育、德化風氣、德化模範等。 近義詞: 德化的近義詞包括德行、道德、品德等。 反義詞: 德化的反義詞可以是敗德、惡行、堕落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