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矟騎的意思、矟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矟騎的解釋

執矟的騎兵。《資治通鑒·梁敬帝太平元年》:“ 齊 主将西巡,百官辭於紫陌,帝使矟騎圍之。” 胡三省 注:“騎兵執矟者為矟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矟騎”是古代軍事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1. 詞義解析

    • 字面意思:指執矟(即長矛)的騎兵,屬于古代騎兵兵種。
    • “矟”通“槊”,指一種長柄刺擊兵器,形似長矛但更重,常用于馬上作戰。
  2. 曆史背景

    • 該詞最早見于《資治通鑒·梁敬帝太平元年》記載的北齊時期事件:“齊主将西巡,百官辭於紫陌,帝使矟騎圍之。”指帝王用持矟騎兵護衛或威懾的場面。
    • 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特别說明:“騎兵執矟者為矟騎”,強調了兵器與兵種的直接關聯。
  3. 延伸說明

    • 矟騎屬于重騎兵範疇,因矟的形制較重,需經過專門訓練的騎兵才能駕馭。
    • 需注意與發音相近的“彍騎”(唐代兵制改革後的招募兵)、“骣騎”(形容馬匹狂奔狀态)區分,三者含義完全不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矟騎的意思

《矟騎》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使用弩箭射擊的騎兵”。在古代戰争中,矟騎是一種重要的作戰力量,他們乘坐在馬上,使用弩箭進行射擊。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矟騎》的拆分部首是石和馬。其中,石指的是一種常見的石頭,而馬指的是馬。它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矟騎》一詞源自《漢書·藝文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矟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有一定變化的。《矟騎》這個詞在古代有時會寫作「矟」和「騎」,這是因為漢字的發展演變使得字形有了一些改變。

例句

1. 古代的矟騎是戰場上的重要力量。

2. 在戰鬥中,矟騎的弩箭能夠打出遠距離并且有着較高的命中率。

組詞

組成《矟騎》的兩個字也可以作為其他詞語的組成部分。例如,「矟石」指的是石頭上的尖銳部分或者尖銳的石器;「騎兵」指的是騎乘在馬上的士兵。

近義詞和反義詞

《矟騎》的近義詞包括「射騎」、「弩騎」等,它們都指的是使用弩箭射擊的騎兵。

與矟騎相反的詞是「步兵」,指的是步行作戰的士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