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意思、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解釋

亦作“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子,走過李樹下不要舉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先生是讀書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君子‘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元 秦簡夫 《東堂老》楔子:“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請老兄另托高賢,小弟告回。” 明 陸采 《明珠記·抄沒》:“深感将軍好意,争奈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相公男子,妾身女人,雖則結為義父,難免外人議論。”《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 張勝 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親嚴謹;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要來 張勝 家中,斷然使不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一句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内容進行解釋:

一、出處與字面意義

該成語最早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君子行》,原句為“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部分文獻中“正冠”也作“整冠”)。字面意思是: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路過李樹下不要舉手整理帽子。這種舉動看似平常,但在特定場合下容易引發他人懷疑。

二、比喻與引申義

其核心在于“避嫌”。古人認為,君子應主動遠離可能引起誤會的場景。例如:

三、曆史典故與演變

北齊官員袁聿修曾用“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勸誡他人,進一步強化了成語的現實意義。後世将原句簡化為“瓜田李下”,成為廣泛使用的四字成語,代指易招嫌疑的場合。

四、現實意義

這一成語至今仍具指導性,提醒人們:

  1. 言行謹慎:在敏感環境中注意行為細節;
  2. 主動避嫌:避免置身可能引發誤解的情境。

例如,現代職場中若需處理利益相關事務,主動申報或回避可減少不必要的猜疑,正是對這一古訓的踐行。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這句成語指的是人們在特定情況下應該保持自己的操守,不應該越過底線,以免被别人誤解或懷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瓜(瓜部)田(田部)不(一畫,丨+一)納(纟部)履(革部)

李(木部)下(刂部)不(一畫)整(故部)冠(冖部)

來源:

《論語·子罕第十五》中有一則對話:“子貢問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其中“己欲達而達人”一句指出了“瓜田不納履”這一道理。

繁體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古時候漢字寫法:

瓜田不弄履,李下不整禍

例句:

張三工作認真負責,從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他始終秉持着“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原則。

組詞:

瓜田、納履、李下、不整冠

近義詞:

秉持規矩、恪守底線、守身如玉

反義詞:

無忌諱、肆意縱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