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桐的意思、絲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桐的解釋

(1).指琴。古人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故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間?” 漢 王粲 《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唐 高適 《陪窦侍禦靈雲南亭宴詩》:“絲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記·琴挑》:“夜色新涼,故爾操弄絲桐,少寄岑寂。”

(2).指樂曲。 宋 賀鑄 《羅敷歌》詞之四:“自憐 楚 客悲秋思,難寫絲桐,目斷書鴻,平淡江山落照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絲桐,是漢語中對古琴的雅稱,這一名稱源于古琴的材質和構造特點,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字義解析與核心指代 “絲”指古琴的琴弦。古琴最初以蠶絲為弦,其振動發聲構成了琴音的基礎。“桐”指古琴的琴身(共鳴箱)主要用材,常特指梧桐木(尤其是白桐),因其木質松透、紋理勻稱,利于發聲共振,是制作琴面的上佳材料。因此,“絲桐”二字以制作琴的核心材料代指古琴本身,是一種典型的借代修辭手法。例如,《說文解字》雖未直接收錄“絲桐”詞條,但對“絲”的解釋為“蠶所吐也”,指蠶絲;對“桐”的解釋為“榮也”,指樹木(後特指梧桐)。兩者結合,其指代樂器的含義清晰可辨。

二、曆史淵源與文化意蘊 “絲桐”作為古琴的代稱,曆史悠久,頻見于古代典籍與詩詞歌賦:

  1. 早期典籍記載:東漢王充《論衡·感虛篇》即有“絲桐”指琴的用例:“師曠鼓《清角》之曲… 風雨暴至,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 非徒聒人而已,乃複亂神傷民… 夫《清角》,何音之聲而緻此?曰:《清角》,木音也… 絲桐之器,非能緻此。” 此處明确将“絲桐”與音樂(《清角》之曲)和樂器(鼓之)關聯。
  2. 詩詞中的意象:在古典詩詞中,“絲桐”不僅是樂器,更常寄托文人雅士的情思:
    • 三國魏·王粲《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琴聲能觸發人的情感,奏出悲切之音。
    • 唐·李白《怨歌行》:“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 以彈奏絲桐(古琴)來表達内心的凄苦。
    • 唐·白居易《夜琴》:“蜀桐木性實,楚絲音韻清。調慢彈且緩,夜深十數聲。” 詩中“蜀桐”、“楚絲”即是對“絲桐”材質的直接描繪,點明其清越的音質。
    • 宋·賀鑄《小梅花·行路難》:“縛虎手,懸河口… 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系扶桑… 思歸引,悲絲桐。” “悲絲桐”即借琴聲抒發悲懷。

三、文化符號與精神象征 “絲桐”超越了單純的樂器指稱,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

  1. 文人雅器:古琴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文人修身養性、寄托情懷的必備之物。“絲桐”之名本身就帶有文雅氣息,象征着高潔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修養。
  2. 知音象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深入人心,“絲桐”常作為知音之交的媒介象征。琴音成為溝通心靈、尋覓知己的橋梁。
  3. 情感載體:如王粲、李白、賀鑄詩句所示,“絲桐”是古人抒發喜怒哀樂、家國情懷的重要載體,其聲音被認為能感天地、通鬼神、動人心。

總結 “絲桐”一詞,從字面看,精準地概括了古琴以絲為弦、以桐木為共鳴體的核心物理構造。在曆史文化的長河中,它從具體的器物名稱,升華為承載文人精神、寄托高雅情懷、象征知音共鳴的重要文化意象。其豐富的内涵,在曆代典籍和詩詞歌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是理解中國古典音樂文化和文人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關鍵詞。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絲桐”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如下:

一、指代“琴”

  1. 詞源解析
    古人以桐木制作琴身,用絲線作為琴弦,因此用“絲桐”代指琴。例如《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提到的“絲桐之間”,即指彈琴的場景。

  2. 文學引用

    • 漢代王粲《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 唐代高適《陪窦侍禦靈雲南亭宴詩》:“絲桐徐奏,林木更爽。”
    •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一個絲桐上調弄出離恨譜。”

二、指代“樂曲”

在詩詞中,“絲桐”也可引申為琴聲或樂曲。例如宋代賀鑄《羅敷歌》中“難寫絲桐”,即指難以用琴聲表達的秋思。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例句或文化延伸,可參考《史記》、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唵吧香白人爆棚滮流參任赤弁丈人蹰踟搭咕岱山淡巴苽登徦娥姜水富利撫揉父系氏族公社該詳趕走哥本哈根格議琯朗閨豔蝦蟆抱桂鼾齁寒瘧黑點畫名花信唬駭毀爇鴶鞠簡捷健馬岌峨解經僅見絕少分甘沮懈可薩誇嘴流目飄紅前仇清貧如洗耆紳七始秋螀瑞霞桑鵝神緣世利外侮晩照唯恐五京鮮芳相愛鮮俪枭骜斜門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