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細小。 漢 王充 《論衡·驗符》:“ 永昌郡 中亦有金焉,纖靡大如黍粟。在水涯沙中。”
(2).細巧華麗。《後漢書·班固傳上》:“恥纖靡而不服,賤奇麗而不珍。”《舊唐書·後妃傳上·太宗徐賢妃》:“竊見服玩纖靡,如變化於自然;織貢珍奇,若神仙之所製。”
(3).纖巧柔弱。 唐 顔真卿 《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僉嘆其文字纖靡,駮蘚生金,四十年間,已不可識。”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江總 自 梁 入 陳 ,其詩猶有 梁 人餘氣。至 陳 之末,纖靡極矣。”
“纖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n mí,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細小
指物體或形态的微小。例如,漢代王充《論衡·驗符》中提到:“永昌郡中亦有金焉,纖靡大如黍粟,在水涯沙中。”。這一用法強調事物體積或規模的細小。
細巧華麗
形容物品精緻而華美。如《後漢書·班固傳上》記載:“恥纖靡而不服,賤奇麗而不珍。”,唐代徐賢妃的《舊唐書》中也提到“服玩纖靡”,均指器物或裝飾的繁複精美。
纖巧柔弱
多用于描述文風或藝術風格的細膩而缺乏力度。例如,唐代顔真卿在碑文中批評某些文字“纖靡”,明代陸時雍《詩鏡總論》也以“纖靡”形容陳朝末期詩歌風格的柔靡。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衡》《後漢書》等古籍原文。
《纖靡》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柔弱或纖細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物體或形象的柔美,也可用來形容情感的細膩。
《纖靡》的拆分部首是纟和革,其中纟為纖的部首,代表與線、紡織物等相關;革為靡的部首,代表與皮革、服裝等相關。《纖靡》總共有14個筆畫。
《纖靡》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衛風·氓》:“纖雲弱水,今又西風,胡不靡乎?”這句詩意味着雲淡風輕,纖細柔弱。《纖靡》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纖靡」。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纖的寫法為「糹」,靡的寫法為「敉」。
1. 她那條纖細的腰身纖靡得令人心醉。 2. 春風拂面,微風輕拂着青草,給人一種纖靡的感覺。
纖秀、纖弱、纖塵不染、纖維、風華絕代、柔美、婉約、婀娜多姿。
柔美、婉約、婀娜。
剛強、粗壯、粗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