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襲常的意思、襲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襲常的解釋

(1).因順常道。《老子》:“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張松如 校讀:“ 馬叙倫 曰:‘襲習古通。《周禮·胥師》注曰:“故書襲為習”,是其例證。’此言因順常道也。”一說為熟習常道。襲,通“ 習 ”。見 河上公 注。一本作“ 習常 ”。

(2).沿襲常規。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丁籤·李夢陽》:“後生不務實,即詩到 李 杜 ,亦酒徒耳。而柄文者承弊襲常,方工雕浮靡麗之詞,取媚時眼。”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世有辭言襲常,而不善故訓,不綦文理,不緻隆高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襲常”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及文獻來源進行解讀,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解釋:

一、哲學與經典語境中的含義(基于《老子》等文獻)

  1. 因循常道
    源自《老子》第五十二章:“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 這裡的“襲”通“習”,意為遵循、順應;“常”指宇宙運行的根本法則或規律。
    • 道家思想中,“襲常”強調通過自省(如“吾日三省吾身”)回歸自然之道,避免因違背規律招緻災禍。
  2. 修行方法論
    在道家修行中,“襲常”指通過反複體察自身言行(即“重複過去之事的常态”),反思得失與經驗,以達到“明”的境界,體現為對柔韌與謙遜的持守。

二、常規語言使用中的含義

  1. 沿襲傳統或常規
    如清代陳田《明詩紀事》中“承弊襲常”的用法,指因循舊例、缺乏創新。
  2. 突發性行為(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突然襲擊常人”,但此義項在經典文獻中未見直接依據,可能為引申或誤讀。

總結對比

釋義 語境 核心内涵 文獻依據
因循常道 哲學經典 順應自然規律,自省修行 《老子》、光明日報解析
沿襲常規 曆史與文學 遵循舊制,缺乏變革 明清文獻用例
突發襲擊 現代引申 非主流解釋,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

提示:若用于學術或經典解讀,建議優先參考《老子》及權威哲學解析(如、4、7);若為現代語境,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其指向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襲常

襲常,是一個表示突然襲擊、突襲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襲常的部首是衣,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襲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匈奴傳》中,描述匈奴常山王突然襲擊漢朝邊境的情景。

繁體

襲常的繁體字是襲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襲常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結構相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襲常的寫法為「㢧常」。

例句

1. 敵軍突然襲常,将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2. 這場火災就像一場襲常,瞬間蔓延開來。

組詞

襲殺、突襲、襲擊、襲擾、襲人

近義詞

偷襲、突襲、夜襲、突襲

反義詞

防禦、戒備、守勢、警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