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帝王的意思、帝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帝王的解釋

[emperor]帝國的君主或最高統治者,實行終身制和世襲制

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清· 黃宗羲《原君》

詳細解釋

(1).泛指君主,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莊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 漢 賈誼 《過秦論》:“ 秦王 之心,自以為 關中 之固,金城千裡,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清 唐甄 《潛書·室語》:“自 秦 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

(2).五帝和三王的并稱。《莊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繼。”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記·商君列傳》:“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帝王"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詞典定義與權力象征

指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通常包含"帝"(如三皇五帝)與"王"(如周天子)兩層含義。《漢語大詞典》釋為:"君主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3卷第123頁),強調其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在《辭源》中更明确指出其"受命于天"的君權神授特征(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1456頁)。

二、文化内涵與政治職能

  1. 祭祀權象征

    帝王被視作"天之子",獨掌國家祭祀大權,如《禮記·曲禮》載:"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體現其溝通天人的神聖職能。

  2. 軍政統治核心

    擁有最高立法、軍事指揮及官員任免權,《白虎通義·號篇》稱:"德合天地者稱帝,仁義合者稱王",反映其統治需兼具德行與威權(參見中華書局點校本,2007年)。

三、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帝王之業,非可旦暮成也",後逐漸成為君主專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統稱。在漢代文獻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已明确将"皇帝"制度納入帝王體系,形成"三皇五帝→天子→皇帝"的譜系建構。


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帝王”一詞指君主制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具有世襲制和終身制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帝王是君主國的最高統治者,代表國家的最高權力核心。根據古代文獻,如《莊子·天道》中“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帝王被視為以天地法則為治理根本的權威象征。

  2. 曆史内涵

    • 廣義上泛指所有君主制政體的元首,如秦始皇、漢高祖等。
    • 狹義上可指“五帝三王”的并稱,即中國傳說時代與早期王朝的傑出統治者。
  3. 權力與制度特點

    • 帝王通常通過世襲傳承權力,如黃宗羲《原君》所述“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反映了皇權家族化的弊端。
    • 擁有絕對統治權,如賈誼《過秦論》提到秦始皇自認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
  4. 文化延伸與評價

    • 古代士人常以“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表達對輔佐帝王的追求。
    • 清代唐甄在《潛書》中批判“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揭示了帝王專制下的矛盾。
  5. 現代視角
    隨着君主制逐漸消亡,“帝王”更多作為曆史概念存在,其象征意義體現在文學、藝術等領域,如“帝王将相”等成語仍被廣泛使用。

“帝王”不僅是一個政治身份,更承載了古代社會權力結構、文化價值觀的複雜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彼唱此和碧玉壺長夫忏洗澄水沉冤赤緊的穿過祠館翠帏打耳喑待年雕困嫡男都荔讀書三到豐度翩翩共主顧顧國家秘密還真凾刃之地洪郁黃皮寡瘦家眷腳纏積翠既廪景靡禁例久幾計治峻舉阃内蛞蛞臨戰慮傂尺馬溜子船明罰麛夭抹灰層母師拿班作勢難關鬧濩铎歐惡評跋琵琶蟲歉疑三泖聖神識明智審十年窗下無人問叔翁田農鐵色屠醢望嶽物和邪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