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制,皇太子監國,下令書則畫日,猶天子畫可。《新唐書·百官志四上》:“皇太子監國,下命書則畫日,至春坊則庶子宣傳,中舍人奉行。”
(2). 宋 制,行吉禮時,由太蔔署預擇一祭祀之日,稱“畫日”。《宋史·禮志三》:“ 景德 三年, 龍圖閣 待制 陳彭年 言:‘伏覩畫日,來年正月三日上辛祈穀,至十日始立春……郊祀昊天,以祈嘉穀,當在建寅之月,迎春之後。’”《宋史·禮志十一》:“ 真宗 景德 三年正月,畫日乙卯孟享太廟。”
(3).指為帝王草拟诏令。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富貴詩有絶妙者,如…… 元 人:‘袖中籠得朝天筆,畫日歸來又畫眉。’”
“畫日”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以上内容綜合了唐代政治制度、宋代祭祀文化及文學引申義,體現了“畫日”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下的演變。更多細節可參考《新唐書》《宋史》等典籍原文。
《畫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用以形容繪畫中描繪太陽的過程或效果。它的意思是描繪太陽、畫出太陽的形象。
《畫日》由兩個漢字組成:畫和日。
畫的部首是畫(huà),它有絲帛的意思。畫的總筆畫數是8。
日的部首是曰(yuē),它表示太陽。日的總筆畫數是4。
《畫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如《千家詩》等。它是由古代文人在描繪太陽的時候使用的一個專用詞彙。
在繁體字中,畫日的寫法是「畫日」。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畫日在古代的寫法是「畫曰」。
1. 他在繪畫中巧妙地畫日,使得整個作品充滿了朝氣。
2. 這幅畫刻意不畫日,将太陽用别的方式表現出來。
描畫、畫家、畫闆、畫筆、畫廊、畫冊、畫布、畫境、畫龍點睛
描繪、勾勒、繪制、畫出
擦掉、抹去、消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