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sert] 原指北方沙漠地帶,有時也泛指北方
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單于反其北庭,并領降衆。——《後漢書·袁安傳》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唐· 杜甫《詠懷古跡》
諸越則桃李冬實,朔莫則桃李夏榮。——宋· 沈括《夢溪筆談》
北方沙漠地帶。《後漢書·袁安傳》:“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單于反其北庭。”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於是河海生雲,朔漠飛沙。” 唐 杜甫 《詠懷古迹》之三:“一去 紫臺 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清 王韬 《答強弱論》:“ 元 明 版圖,迥逾朔漠。”
“朔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uò mò,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朔漠”一詞兼具地理與文學色彩,既特指北方沙漠,又象征北方的蒼茫景象,常見于曆史文獻和詩詞,是漢語中典型的意象詞彙。
朔漠是一個詞語,來自漢語,可以指代寒冷而荒涼的地方,也可用來形容人遠離繁華城市的孤獨寂寞。
朔 (部首:月,總筆畫:6) 漠 (部首:田,總筆畫:11)
朔漠源自古典漢字,與中國北方的草原和沙漠地區有關。
朔漠的繁體字為:搠瘼。
在古代,朔漠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保留了現在的形态,隻是一些筆畫的順序和結構稍有差異。
1. 在寒冷的朔漠地帶,隻有少數勇士願意居住。
2. 他經曆了朔漠的歲月,終于找到了心靈的歸宿。
朔日、漠然、朔方、漠視、朔風、漠不關心、朔月、漠視等。
荒涼、荒蕪、僻靜、寂寞等。
繁華、熱鬧、熱烈、喧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