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街鼓的意思、街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街鼓的解釋

設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宵禁開始和終止時擊鼓通報。始于 唐 , 宋 以後亦泛指“更鼓”。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厘革》:“舊制,京城内金吾曉暝傳呼,以戒行者。 馬周 獻封章,始置街鼓,俗號鼕鼕,公私便焉。” 唐 李益 《漢宮少年行》:“君不見上宮警夜行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軒。”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京都街鼓今尚廢,後生讀 唐 詩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 幼謙 ﹞等到後半夜,街鼓将動,方才悶悶回來了。”《花月痕》第二八回:“冬山如睡,玉艷臨醒,街鼓鼕鼕,夜光艷艷。”參閱《舊唐書·馬周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街鼓”是古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設施,指設置在街道特定位置、用于報時或治安巡防的鼓器。其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1. 計時工具

    街鼓起源于唐代,是城市宵禁制度的配套裝置。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載,長安城設街鼓于承天門,每日“曉擊鼓開坊門,暮擊鼓閉坊門”,通過鼓聲統一啟閉坊市,規範市民作息。

  2. 治安信號

    宋代《東京夢華錄》提到“每坊巷三百步置一軍巡鋪,以兵卒三五人為一鋪,遇夜巡警地方盜賊,每日交更則擂鼓”,說明街鼓兼具警示盜賊、傳遞緊急信息的功能。

  3. 文化意象

    明清文獻中,街鼓逐漸演變為城市生活的象征符號。如《宛署雜記》描述北京“五更三點,滿城街鼓咚咚,早市者已張燈列貨”,體現其從實用工具向市井文化載體的轉變。

網絡擴展解釋

“街鼓”是中國古代用于城市管理的警夜鼓,主要功能是傳遞宵禁信號和報時。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街鼓是設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裝置,通過擊鼓聲傳遞宵禁開始與結束的信號。唐代首創後,宋元時期逐漸演變為更鼓的泛稱。

  2. 曆史與功能

    • 起源:唐貞觀年間,官員馬周建議用街鼓取代傳統的金吾衛傳呼,以規範宵禁管理。此舉提高了效率,故《大唐新語》稱“公私便焉”。
    • 作用:每日黃昏(宵禁開始)和黎明(宵禁結束)擊鼓,提醒居民不得隨意出行。如《漢宮少年行》描述“鼕鼕街鼓朝朱軒”,印證其日常使用。
    • 演變:宋代以後,隨着城市發展,街鼓逐漸兼有報更功能,成為更鼓的代稱。陸遊提到南宋時街鼓制度已衰落,時人對其知之甚少。
  3. 文學與生活關聯
    明清小說中常以街鼓作為時間參照。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街鼓将動”指後半夜接近黎明,暗示人物等待至天将亮。

  4. 社會意義
    街鼓體現了古代城市的時間管理制度,兼具治安維護與公共秩序規範的雙重作用,是研究中國古代城市史的重要載體。

别人正在浏覽...

柄欛伯季讒説超然物外赪桐尺宅春汛麤布促柱逮訊洞隱燭微東牖發題非舉風移俗易宮錦紅宮樣鬼泣神嚎紅葉題詩婚姻甲坊署嬌豔教子嫁殇駕校階墀驚川近易寄怨空無老蜯陵謹绫絹镂管镂空率成脈散賣廳角扪心麪坊耐性評贊貧境寝合起樯赇囑三大奇書賞直視網膜使性子守終水晶頂淑節輸輸天兵天将望拜無價之寶狹長小末尼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