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乏。《逸周書·武紀》:“百姓屈急,無藏畜矣。” 朱右曾 校釋:“屈急,窮乏也。”
“屈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逸周書·武紀》記載,“屈急”意為窮乏、匮乏,指物質或資源極度短缺的狀态。例如原文提到“百姓屈急,無藏畜矣”,說明百姓生活困頓,沒有積蓄。
詞源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社會因戰亂、災害等導緻的民生困境,如《逸周書》中反映百姓因資源枯竭而陷入困頓的語境。
注意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受壓迫時迫切解脫的心情”,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參考《逸周書》原文及朱右曾校釋以獲取更準确的古典釋義。
《屈急》(qū jí)的意思是受委屈而感到焦急、不安。
《屈急》這個詞由“屍”和“龍”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
《屈急》一詞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又思伐公叔于殽,曰:‘若人弗捷,今予是屈急于鄶邑之間。’” 這句話中的“屈急”即是指受到敵人欺壓而感到焦急。
《屈急》的繁體字為「屈急」。
在古代,屈急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緻會保留現代的形狀和結構。
他長期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常常感到屈急。
1. ******:指被侮辱、玷辱。
2. 憂急:指焦急、憂慮。
3. 委屈:指因受到不公平對待而感到不滿和不安。
痛苦、擔憂、憂愁、煩惱、郁悶。
舒暢、寬慰、安心、暢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