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頭眩目昏的意思、頭眩目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頭眩目昏的解釋

同“ 頭昏眼花 ”。 明 袁宏道 《與曹以新王百穀書》:“連日頭眩目昏,嘔血數鬥,恐遂不能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頭眩目昏是由“頭眩”與“目昏”兩個症狀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形容頭部眩暈、眼前昏花的身體不適狀态。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詞義解析

  1. 頭眩

    指頭部感到天旋地轉、站立不穩的眩暈感。《漢語大詞典》解釋“眩”為“眼花,看不清楚;迷惑”,引申為頭暈[1]。中醫認為多由氣血虧虛、肝陽上亢或痰濁内阻導緻清竅失養所緻[3]。

  2. 目昏

    指視力模糊、視物不清的症狀。《現代漢語詞典》将“昏”釋為“模糊;昏暗”[2],常見于用眼過度、肝腎不足或年老體衰者。

合成詞義:形容同時出現頭暈眼花、神志不清或身體失衡的綜合症狀,常見于疲勞、疾病或體質虛弱時。


二、典型表現與成因


三、文學與生活用例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3] 李經緯 等. 《中醫大辭典》.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網絡擴展解釋

“頭眩目昏”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óu xuàn mù hūn,其含義與“頭昏眼花”相近,指頭腦昏暈、眼睛發花的症狀,常用來形容身體或精神狀态的極度不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出處

  1. 釋義
    該成語描述一種身體感受,表現為頭部眩暈、視線模糊,可能伴隨惡心或虛弱感。例如,明代袁宏道在《錦帆集·尺牍》中寫道:“連日頭眩目昏,嘔血數鬥,恐逐不能起。”

  2. 結構特點

    • 由“頭眩”和“目昏”兩個并列短語組成,強調頭部與視覺的雙重不適。
    • 屬于中性成語,古代漢語中較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二、用法與近義詞

  1.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或狀語,如:“他因熬夜工作,感到頭眩目昏。”

  2. 近義詞

    • 頭昏眼花:含義完全相同,可替換使用。
    • 目眩頭昏:詞序調換,但意義一緻。

三、相關醫學解釋(擴展補充)

雖然“頭眩目昏”本身是文學化描述,但現代醫學中類似症狀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僅供參考):

  1. 耳石症:内耳平衡系統異常,導緻短暫劇烈眩暈。
  2. 腦供血不足: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引發腦血管問題。
  3. 前庭神經炎:病毒感染影響前庭神經功能。
  4. 低血壓或貧血:血液供應不足導緻頭暈、視物模糊。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敗興鳥參講殘氓差發陳策遲景春中詞緻丹仙打雪仗登崇砥砺名號鼎象颚骨翻古躬自閡隔鶴頭闆紅潮皇太子宦者令假分數蒹葭倚玉樹腳湯解說鲸吼浸假沮懈卡差拉家常爛銀盤連七力不能支率稅命定哪位能無盆浴瞥一眼破門而入七八啓譬棄擲三祇勝仗沈累神射射藝市稱適正水澆蓮頭盤網絡經濟王鐵鎗維翰僞經魏王池文質三統無憑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