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箕宿和鬥宿。箕宿四星,形似簸箕;鬥宿六星,形似古代盛酒的鬥。當箕鬥并在南方時,箕在南而鬥在北,因稱南箕北鬥。《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後即用以比喻有名無實。《文選·古詩<明月皎夜光>》:“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李善 注:“言有名而無實也。”《陳書·後主紀》:“且取備實難,舉長或易,小大之用,明言所施,勿得南箕北頭,名而非實。” 清 錢謙益 《戊辰七月應6*召赴阙車中言懷》詩之二:“白馬清流傷往事,南箕北鬥媿虛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南箕北鬥漢語 快速查詢。
"南箕北鬥"是漢語中一個典故性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有名無實,出自中國古代典籍。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層解析:
一、詞源考證 該成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引自《十三經注疏》)。此處"箕"指箕星,"鬥"指北鬥星,二者雖具器物之名,卻無實際功用,形成強烈反諷。
二、語義演變 《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進一步闡釋:"箕鬥非徒不可用而已,徒張其舌,反有所噬",強調名實相悖的荒謬性。
三、語用特征 王力《古代漢語》指出該成語多用于批評虛設機構、空談理論等社會現象。如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評點:"今之設官,南箕北鬥者衆矣",即用此典諷喻官僚系統臃腫。
四、文化關聯 據《中國天文史話》記載,箕星屬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之末,北鬥為紫微垣中樞,二者在星象學中皆具重要地位。成語巧妙利用天體特征構建隱喻,反映古代"天人相應"的哲學思維。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收錄該詞時強調其警示意義,常用于學術論文批判形式主義現象。例如《社會科學研究》2023年第2期有文論及:"某些考核制度已成南箕北鬥,亟待改革"。
“南箕北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際用途。其中“箕”和“鬥”均為星宿名:箕宿四星,形似簸箕;鬥宿六星,形似酒鬥。雖然名稱與工具相關,但實際無法發揮相應功能。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詩人借星宿之名諷刺其名不副實,後演變為成語。
三、用法與例句
四、近義詞
“有名無實”與此成語意義相近,均強調名稱與實質不符。
總結
該成語通過星宿的意象,生動批判了名實不副的現象,常用于文學或議論中增強表達效果。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詩經》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黯弱鄙蔽别有滋味禀賜賓合慘難晨明辰暮春帖殚心點将點蠟幔踶蹶東一榔頭西一棒子鬥酒學士獨搖手梵策飛矢風笛公除貫知管中窺天鶴膝竹灰念儉簡驕貴擠對謹謝不敏九解饋贻爛缦覽眺老冤累垂靈鹄例行公事龍去鼎湖胪言驢辇民族形式女朋友啓塗三卿舍奠設崗神才盛積失席試妝霜勻雙子座四存碎密擡眼堂封天旨退關襪腹祆正小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