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箕宿和鬥宿。箕宿四星,形似簸箕;鬥宿六星,形似古代盛酒的鬥。當箕鬥并在南方時,箕在南而鬥在北,因稱南箕北鬥。《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後即用以比喻有名無實。《文選·古詩<明月皎夜光>》:“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李善 注:“言有名而無實也。”《陳書·後主紀》:“且取備實難,舉長或易,小大之用,明言所施,勿得南箕北頭,名而非實。” 清 錢謙益 《戊辰七月應6*召赴阙車中言懷》詩之二:“白馬清流傷往事,南箕北鬥媿虛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南箕北鬥漢語 快速查詢。
“南箕北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際用途。其中“箕”和“鬥”均為星宿名:箕宿四星,形似簸箕;鬥宿六星,形似酒鬥。雖然名稱與工具相關,但實際無法發揮相應功能。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詩人借星宿之名諷刺其名不副實,後演變為成語。
三、用法與例句
四、近義詞
“有名無實”與此成語意義相近,均強調名稱與實質不符。
總結
該成語通過星宿的意象,生動批判了名實不副的現象,常用于文學或議論中增強表達效果。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詩經》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南箕北鬥》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南方的星座箕,北方的星座鬥。箕是農夫幹活時常用的工具,鬥是用來量米量谷的工具。用來比喻北方和南方的差異。
《南箕北鬥》的部首是刀(刂),拆分的筆畫有10畫。
《南箕北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星象學,南方的星座箕代表夏季,而北方的星座鬥代表冬季。夏季代表豐收和繁榮,冬季則代表荒涼和困難。使用這個比喻,形容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好壞或者地理文化差異。
《南箕北鬥》的繁體字為「南箕北鬥」。
在古時候,「南箕北鬥」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但整體字形結構基本相似。
1. 這個國家的南箕北鬥之間存在着明顯的經濟發展差距。
2. 他們家族中世代以來傳承着南箕北鬥之間的智慧和技藝。
南方、北方、箕座、鬥座。
南柘北鬥、南不箕北不鬥、隴頭東鬥、南奔北走。
前鬥後箕、北箕南鬥、南鬥北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