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攘羭的意思、攘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攘羭的解釋

《左傳·僖公四年》:“攘公之羭。” 杜預 注:“攘,除也。羭,美也。”本謂有損美名。後多以“攘羭”為掠美之意。 唐 李商隱 《為荥陽公桂州謝上表》:“敢伐善以攘羭,固盡誠於養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攘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源及文獻用例進行考釋。現從權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角度解釋如下:

一、單字釋義

  1. 攘(rǎng)

    《說文解字》釋為"推也",本義為推讓、排斥,引申為竊取、侵奪。如《論語·子路》"其父攘羊"指偷竊羊隻。

    《漢語大詞典》補充引申義:捋起衣袖(如"攘臂")、驅除(如"攘除奸兇")。

  2. 羭(yú)

    《爾雅·釋畜》:"牡羭",指黑色母羊。

    《說文解字》注:"夏羊牝曰羭",并引申為美好之意(如《列子》"鄭有神巫曰季鹹,能知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郭璞注"羭,美也")。

二、複合詞"攘羭"考釋

該詞未見于《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但可從文獻用例推斷其義:

三、語義總結

"攘羭"屬文言遺存詞,核心含義為:

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美好事物,含強烈貶義,多見于批判性語境。其使用需依托具體文獻背景,現代漢語已罕用。


權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爾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4. 郭璞《列子注》(《諸子集成》本)
  5. 柳宗元《柳河東集》(中華書局點校本)
  6. 《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攘羭”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理解:

  1. 基本含義與演變
    根據《左傳·僖公四年》中“攘公之羭”的記載,杜預注:“攘,除也;羭,美也。”原指“除去美好事物”(有損美名),後引申為“掠美”,即奪取他人功勞或聲譽。例如唐代李商隱在《為荥陽公桂州謝上表》中寫道“敢伐善以攘羭”,即表達了對掠美行為的謙遜态度。

  2. 可能的混淆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消滅外敵或邪惡勢力”,這可能是與另一成語“攘敚”(ráng jiǎo,意為消除外患)混淆所緻。需注意區分兩者。

  3. 字義分解

    • 攘:既有“排除、驅逐”(如攘外)之意,也有“搶奪、捋袖”(如攘臂)等含義。
    • 羭:本指黑毛羊,後引申為“美”(特指美好的事物或聲譽)。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對他人功績的侵占,或自謙時表示不敢居功。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發音:rǎng yú(“羭”讀yú,非yōu)。
建議:若需學術引用,推薦以《左傳》及杜預注的原始釋義為準,并注意與“攘敚”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按劾鳌阙編柳标售别風蒼頭祠部牒賜疑淡泊彫窭彫斲東津發粉反則沸反連天飛神胏石份内附籍符帖黼筵拂雲堆根痼攻過箴阙郭泰巾含垢藏瑕浩大豪犷洪威回紋詩假牙解放思想驚俗禁律枯井勞生令聞蘆席麥英門楔渺漠妙選末利谟明内旨篇統披子謙虛敬慎竅要奇迹奇靡嵚崎磊落囚奴柔铤軟語石頭城文宣汙史鰕簾相知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