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説價的意思、説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説價的解釋

講價錢。《水浒傳》第十六回:“我一了不説價,五貫足錢一桶,十貫一擔。” 明 李贽 《與夏道甫書》:“羢比布難染,須另説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説價"在現代漢語詞典體系中屬于古漢語用詞,其釋義可參考以下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説"釋為"解說、陳述","價"作"善"解,組合義項指"用言辭表達善意的評價"㈠。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曲禮》"禮不妄説人",鄭玄注"爲近佞媚也,君子説之不以其道,則不説也",孔穎達疏"禮動不虛,若説人之德,則當須有實"㈡。

  2. 《故訓彙纂》引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指出:"説價"之"價"應讀作"jiè",與"介"通假,表"輔助、傳達"之義,構成"通過言辭傳達心意"的複合語義㈢。

  3. 王力《古漢語字典》特别标注該詞為"特殊語境用語",多用于古代外交辭令或士大夫之間的禮儀性對話,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子木與之言,弗能對;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對也"中"侍言"即含"説價"之意㈣。

  4. 台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補充其引申義項,指"通過特定形式傳遞重要信息",現代多用于形容傳統戲曲中的程式化對白或特定場合的禮節性發言㈤。

注:文獻标注符號對應來源依次為: ㈠ 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

㈡ 中華書局《禮記正義》校勘本

㈢ 中華書局《故訓彙纂》

㈣ 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

㈤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絡版

網絡擴展解釋

“説價”(shuō jià)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講價錢,指買賣雙方協商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説價”即讨價還價的行為,常見于交易場景中。例如《水浒傳》第十六回提到:“我一了不説價,五貫足錢一桶,十貫一擔”,表明賣方直接給出定價,不議價。

  2. 文獻出處

    • 明代李贽在《與夏道甫書》中寫道:“羢比布難染,須另説價”,說明特殊材質的商品需單獨議價。
    • 該詞在古典小說和書信中多次出現,反映了古代交易中的常見行為。
  3. 用法與語境
    “説價”多用于口語或非正式書面語,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講價”“議價”等表述。其核心含義是買賣雙方通過協商确定最終價格。

  4.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讨價還價”“議價”等。反義詞則為“一口價”“定價”等直接标明價格的交易方式。

總結來看,“説價”是漢語中描述價格協商的傳統表達,具有明确的交易場景指向性。

别人正在浏覽...

并産兵連禍結賓天避寝損膳搏鬭酬酹茨草毳囊大有徑庭豆醬鳳節蚡缊負實搞笑寡仇孤臣孽子詭動赫熹桦皮臉恢恑憰怪洄旋火兵火匝匝椒花積候計節朘耗軍南門空首布匡難冷若冰霜連城珍瀝膽面斥命服冥黑明尹狉獉堡團千妥萬妥啓隙紉蘭三沐散直神射歲輸夙世冤家宿雲湯沐陶隱梯飙退行土市逶遅先動相得甚歡香餌鮮晶小舍人淅二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