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離奇怪異。《莊子·齊物論》:“恢恑憰怪,道通為一。”亦作“ 恢詭譎怪 ”。《宋史·徽宗紀三》:“詔天下監司、郡守搜訪巖谷之士,雖恢詭譎怪自晦者,悉以名聞。” 清 錢謙益 《書瞿有仲詩卷》:“凡天地之内恢詭譎怪,身世之間交互緯繣,千容萬狀,皆用以資為狀,夫然後謂之有詩。”亦省作“ 恢譎 ”。 明 楊慎 《升庵詩話·莊子解》:“ 莊子 為書,雖恢譎佚宕於六經外,譬猶天地日月,固有常經常運,而風雲開闔,神鬼變幻,要自不可闕。” 明 高儒 《百川書志·傳奇》:“《傳奇》三卷, 唐 裴鉶 撰, 高駢 客也,皆神仙恢譎事。” 章炳麟 《訄書·學隱》:“故教之 漢 學,絶其恢譎異謀。”
“恢恑憰怪”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事物或現象離奇怪異,常用于形容超乎尋常的荒誕、奇特狀态。
“凡天地之内恢恑憰怪,身世之間交互緯繣,千容萬狀,皆用以資為狀。”(清·錢謙益)
該成語強調“離奇怪異”的核心含義,需結合哲學語境理解其深層辯證思想,使用時注意讀音和出處的準确性。
《恢恑憰怪》是一個中國古代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或思想異于常人,怪異古怪。
《恢恑憰怪》由兩個部首組成:心(心字旁)和怪(奇怪字底部)。這個詞共有16個筆畫。
《恢恑憰怪》最早見于中國古代書法作品中,在晉代的《司馬法》中首次出現。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人的思維或行為具有獨特、怪異之處。
《恢恑憰怪》的繁體字為「恢恑憰怪」。
在古代,「恢恑憰怪」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楚簡中的寫法為「恢恲憰怪」。這是由于古字形與現代有所差異。
他的見解常常令人恢恑憰怪。
恢恑憰怪并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包括:奇特、離奇、古怪。
反義詞包括:正常、一般、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