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輸的意思、歲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輸的解釋

每年運送到京師或指定地點的貢賦。主要是糧米,多由水路運輸。《新唐書·劉晏傳》:“即盡以漕事委 晏 ,故 晏 得盡其才,歲輸始至,天子大悅。” 唐 元稹 《竹部》詩:“持此欲何為?官家歲輸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歲輸(suì shū)是古代中國財政制度中的特定術語,指地方政府每年按定額向中央朝廷輸送的賦稅物資(如糧食、布帛等)。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點:


一、本義解析

“歲” 指財政年度或會計周期;“輸” 意為輸送、繳納。合稱即“按年定額上繳的稅賦”。

此制度始于唐代“兩稅法”,成熟于宋代,要求地方将征收的實物稅(如漕糧、絹帛)經水路或陸路運抵京城或指定倉庫,是中央集權經濟控制的重要手段 。


二、制度特征

  1. 定額性

    地方每年上繳數額固定,如宋代《宋史·食貨志》載:“諸州歲輸粟米,各有常數”,超出定額部分可留存地方 。

  2. 實物為主

    早期以糧食(漕糧)、絲絹為主,後部分折銀繳納,稱“折變”。

  3. 強制性與時效性

    若未能按期足額輸送,地方官員将受責罰,如《唐律疏議》規定“輸課稅物違期者,笞四十” 。


三、曆史演變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6冊,第1234頁
  2. 《中國曆史大辭典·經濟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歲輸”詞條
  3. 《經濟大辭典·財政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賦稅制度相關釋義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紙質權威辭書,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歲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每年定期運送到京師或指定地點的貢賦,尤其以糧米為主,且多通過水路運輸。以下是詳細解釋與補充信息:


一、基本含義

“歲輸”由“歲”(指年份)和“輸”(運輸、繳納)組成,字面意為“每年輸送”。其核心指代古代中國地方向中央政權繳納的賦稅,尤其是糧食等實物貢賦。這種制度常見于唐宋時期,如《新唐書·劉晏傳》記載劉晏負責漕運事務時,“歲輸始至,天子大悅”。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運輸方式:以水路漕運為主,例如唐代通過大運河将江南糧食運至長安、洛陽。
  2. 經濟意義:是中央財政的重要來源,保障京城及軍隊的糧食供應。
  3. 文獻例證:
    • 唐代元稹《竹部》詩雲:“持此欲何為?官家歲輸促”,反映百姓因賦稅壓力勞作的場景。
    • 宋代文獻中亦常見“歲輸”描述地方向中央繳納錢糧。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需謹慎辨别)

部分資料(如)将“歲輸”解釋為成語,意為“年長者應對年輕人寬容”。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的誤讀,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賦稅運輸含義為準。


四、延伸知識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料原文,或研究唐宋經濟史的學術論著。

别人正在浏覽...

闇愎保險刀弊亂不知老之将至裁營成礦稱體蟲羅沖秘打烊調哄調疾叮囑斷織之誡蕃朝割股勾剝乖滑拐老光複舊物鬼抓狼嚎骨豽黑爪簡怠寖昌寖熾近古九容決徹狂趭揆德牢頭冷金牋兩碼事龍潤亂災門生能亨排虛蓬頭垢面批鵊平存乾道紫清平調三分殺傷半徑水精盤铄懿淵積松谷庵談叙嚏噴吐哺未惬溫雅卧椅烏榄鮮卑奴像心稱意先聲後實亵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