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詭詐地行動。謂陰謀行刺。《新唐書·文藝傳中·呂向》:“或 荊卿 詭動, 何羅 竊發,逼嚴蹕,冒清塵,縱醢單于,污穹廬,何以塞責?”
“詭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在《新唐書·文藝傳中·呂向》中,該詞被用于描述陰謀行刺的場景,如“荊卿詭動”指荊轲刺秦王的隱秘行動,突顯其詭詐、危險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曆史文獻研究。
《詭動》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精神或行為具有詭秘、預謀或不可捉摸的特質,常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為或某件事情出人意料、耐人尋味。
《詭動》的拆分部首為讠(語/言)和力(力量),其中讠是偏旁部首,常見于形容與語言有關的字詞;力是一個基本部首,常見于表示力量、動作等的字詞。整個詞共有10個筆畫。
《詭動》這個詞源于漢語,它是一個現代漢字詞彙,沒有繁體字形式,因為在繁體字中,一般沿用簡體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沒有具體的記錄顯示《詭動》的确切古代寫法。因為《詭動》是一個現代詞彙,它的形成并不早于20世紀。
1. 他的想法總是詭動不定,讓我們猜不透他下一步的計劃。
2. 這個電影的情節非常詭動,沒有人能夠提前猜到結局。
1. 詭計:指用謀略、陰謀而有意設下的圈套或壞主意。
2. 動詞:指表達行動、變化的詞。
3. 詭異:指奇怪、難以理解的事物。
1. 古怪:形容言行舉止奇特、異常。
2. 出人意料:表示超出人們的預料、想象。
3. 驚奇:指對新奇或令人驚訝的事物感到吃驚。
1. 正常:表示符合正常情況、标準的。
2. 預測:指事先預料、推測并準确發生的。
3. 平淡:形容無特别變化或特點、普通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