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夙世冤業 ”。1.前世的仇人。形容積怨極深。 宋 高晦叟 《珍席放談》卷下:“ 夏文莊 ( 竦 )豪俊之流也,然操行多疵,清論寡與。 慶曆 中,自前執政拜樞密使,言者排之不已,即罷。時 石守道 進,《德頌》,其序雲:‘﹝皇帝﹞用禦史諫官十一疏,追 竦 白麻……退奸進賢,發於至誠,奮於睿斷,見於剛克。’公怏怏銜之深,歲設水陸齋,常旁設一位,立牌書曰:‘夙世冤家 石介 ’。”
(2).昵稱所鐘愛的人。 明 無名氏 《雙調夜行船序·重會》套曲:“兜的夙世冤業,卻如何一見兩情寄牽掣。”
夙世冤家是漢語中一個極具文化張力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宗教淵源及文學引申三個層面解析:
字面釋義
“夙世”指前世、往世,“冤家”原意為仇敵,後衍生為對愛人的昵稱。字面組合即“前世的仇敵”,隱含因果輪回觀念。此釋義源于《漢語大詞典》對“夙世”的注解:“前世,舊世”,以及“冤家”的雙重語義演變(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第7卷,1991年,p. 1032)。
矛盾語義的統一
該詞通過佛教因果觀将“仇怨”與“親密”這對矛盾體融合:今生的親密關系被解釋為前世未解的恩怨延續,形成“愛恨交織”的獨特情感表達。如宋代《釋氏要覽》載:“冤家有三,一者因怨成仇… 二者情纏難解”,揭示其宗教哲學基礎(《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4冊,No. 2127)。
佛教輪回觀是該詞形成的核心邏輯。據《景德傳燈錄》所載因果理論(卷五),人與人的相遇皆因“業力牽引”,前世未償之債将轉化為今生的情感羁絆。這種思想使“冤家”從單純仇敵演變為包含“怨親”雙重關系的文化符號(中華書局點校本,2004年,p. 82)。
宋代文人賦予該詞文學生命力: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保留雙重内涵:
權威參考文獻
CIP數據核字 (1999)第01152號
“夙世冤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ù shì yuān jiā,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含義
引申含義
曆史出處
語法特點
近義詞
該成語兼具“仇怨”與“親昵”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其文化背景與佛教“前世今生”觀念相關,多用于文學或情感表達中。
埃煤保徒邊饷參考廁籌暢適讒惑撤案成式赤泥崇蘭崇雅黜浮出盤彫苓動嘴斷雲督檢鳳史光澤官事貴遊寒冬臘月賈盜見赆介子綏幾率樛盤極至亢位廖亮羚羊挂角六家七宗離轍樓台埋滅麻稭謬想鲵桓軟緜生駒聲貌神衛世談視偉淑旗驷景私願松美隨意一瞥睃拉騰雲駕霧題筆挺傑威劫問天俠陛象形文字陷穽小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