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陶弘景 。 陶 隱居 句曲山 時,庭院植松,每聞松風,欣然為樂。見《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 宋 範仲淹 《知府孫學士見示五首因以綴篇》詩之一:“ 謝 家山色朝晡見, 陶隱 松風寤寐聞。”
“陶隱”是古代文獻中對南朝隱士陶弘景的别稱,指代其隱居山林的典故。以下是詳細解釋:
陶弘景出身士族,早年仕途不順後選擇歸隱。他精通醫藥、煉丹、天文等,曾為梁武帝提供治國建議,被稱為“山中宰相”。
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弘景隱居句曲山時,在庭院種植松樹,每聽到松風吹拂之聲便感到愉悅,這一典故成為“陶隱”的代稱來源。
宋代範仲淹在《知府孫學士見示五首因以綴篇》中寫道:“謝家山色朝晡見,陶隱松風寤寐聞”,以“陶隱”指代陶弘景,借其隱居意象表達對自然與高潔品格的向往。
“陶隱”不僅是對陶弘景隱居生活的概括,更被賦予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文化象征。其典故常見于詩詞,成為文人表達隱逸情懷的典型意象。
《陶隱》是一個詞語,意思是用陶器或陶瓷隱藏、覆蓋、掩飾其他物體的一種技藝方法。這種技藝常常出現在中國古代的陶瓷藝術中。
《陶隱》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屍”和“隹”,在字典中「屍」部為四筆,「隹」部為六筆。
《陶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陶瓷制作技藝。在古代,陶工們常常采用陶隱的技法,将陶器或陶瓷表面裝飾以隱藏其他物體,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
在繁體中,「陶隱」是《陶隱》的繁體寫法,其含義和解讀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陶隱」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含義仍然相同。由于古文字的變遷,字形可能會有一定變化。
1. 陶隱的陶瓷盤上,繪有精美的花紋,隱藏着無限的藝術魅力。
2. 他使用陶隱的方法制作了一套古風茶具,給人一種神秘而獨特的感覺。
陶隱:用陶瓷技巧隱藏、掩飾物體的方法。
陶器:用土制作的器物,常常用來指陶瓷制品。
隱蔽:隱藏、掩蓋,使不易被察覺。
隱匿:隱藏、躲藏起來。
掩蓋:隱藏、遮掩。
顯露:暴露、公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