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釋經的著作。《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獻王 所得書皆古文先 秦 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説記,七十子之徒所論。”
“説記”是漢語詞彙,特指古代對經典文獻的注解類著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説記”指解釋經書的著作,屬于古代文獻注釋體系的一部分。其核心功能是對儒家經典(如《周禮》《尚書》等)進行闡釋和補充說明。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記載,河間獻王劉德收集的先秦古文典籍中,包含“經傳説記”,即經典原文與注解的合集,這些注解被認為是孔子弟子(七十子)及其後學的論述。
詞義結構
曆史背景
漢代重視儒家經典整理,古文經學派(如劉德)通過收集先秦舊書并整理注釋,形成“説記”類文獻,對後世經學發展影響深遠。
近義關聯
與“傳”“注”等注釋體例相近,但“説記”更強調學派傳承(如七十子門人)的集體闡釋,而非個人獨立注解。
注:由于相關古籍專業性較強,建議進一步查閱《漢書》原文或漢代經學史研究論著以獲取更全面的學術解析。
《說記》是指一種記叙文體,一種通過說話的方式叙述故事、事件等的文體性質書籍。它以口語為基礎,以生動的語言和場景描寫來展示故事情節。這種文體質樸自然,易于理解,往往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說記》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記”,其筆畫數分别為丨(一畫)和十(十畫)。
《說記》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據考究,它可能與古代有關行政、法律、宗教等重要事務的記錄有關。
《說記》的繁體字寫法為「説記」。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說記》為例,古時候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字形和結構。具體的寫法可能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
1. 他的《說記》逼真地描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2. 這本《說記》以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一段曆史故事。
3. 他的《說記》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組詞:說話、記叙、報道
近義詞:口述、叙述、史記
反義詞:聽記、論說、小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