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撻辱的意思、撻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撻辱的解釋

鞭打侮辱。《晉書·潘嶽傳》:“ 嶽 惡其為人,數撻辱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慚顔厚如甲》:“﹝ 楊光遠 ﹞常遭有勢者撻辱,略無改悔,時人多鄙之,皆雲 楊光遠 慚顔厚如十重鐵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撻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撻”和“辱”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鞭打進行羞辱,指一種兼具肉體懲罰與人格貶損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撻(tà)

    • 本義:用鞭子或棍棒打。《說文解字》釋為“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
    • 引申義:泛指擊打、責罰,如“鞭撻”。在古代常作為刑罰手段,如《周禮·秋官》載“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鄭玄注“搏,手撻也”。
  2. 辱(rǔ)

    • 本義:羞恥、屈尊。《說文解字》釋為“恥也”。
    • 引申義:使蒙受恥辱,如《禮記·曲禮上》“君子不辱人以辭”。

二、合成詞“撻辱”的語義


三、古籍例證與權威引用

  1. 《左傳·襄公十四年》

    “公怒,鞭師曹三百。”

    師曹因勸谏遭鞭打,兼具肉體懲戒與身份羞辱,屬典型撻辱。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

  2. 《漢書·刑法志》

    記載秦漢刑罰體系,提及“笞辱”與“撻辱”相通,均為“恥其人格,傷其體膚”的複合懲罰。來源:中華書局《漢書》。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撻辱”已極少使用,但“鞭撻”“羞辱”等詞仍保留其部分含義。需注意:


五、權威工具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撻辱:鞭打侮辱。”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撻:擊打;辱:使受羞恥。撻辱指以責打方式使人蒙羞。”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撻辱”是古代社會特有的懲戒方式,融合了暴力與精神壓迫,反映了傳統刑罰中對人身尊嚴的漠視。其語義在現代已分解為“體罰”與“侮辱”兩個獨立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撻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撻辱”指鞭打和侮辱,即通過暴力手段施加身體傷害,同時進行人格貶損。其中,“撻”表示用鞭、棍等擊打(如“鞭撻”),而“辱”則強調言語或行為上的羞辱(如“辱罵”)。

2.詞源與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潘嶽傳》:“嶽惡其為人,數撻辱之。”意為潘嶽因厭惡某人品行,多次對其進行鞭打羞辱。另一例出自五代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描述楊光遠常被權貴“撻辱”卻不悔改,反被譏諷臉皮厚如鐵甲。

3.語境與用法

“撻辱”多用于描述古代社會中的暴力懲戒或階級壓迫,如權勢者對下屬的虐待。其語義較書面化,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可見。

4.相關詞彙

近義詞包括“鞭笞”“淩辱”,反義詞如“禮遇”“尊崇”。其衍生詞“撻笞”也指用刑具擊打(見《古今小說》例)。

“撻辱”是結合身體暴力與精神羞辱的複合動詞,常見于曆史記載,反映古代社會等級制度下的壓迫現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或《開元天寶遺事》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嘲八經八秩財經擦扛姹紫嫣紅澄心堂紙淬勵當道撅坑盜環鬥柑端良對講電話風張風勢公司刮野掃地杭紗黑鬼化升交伐驕穉竫嘿浸泡金魚狂為拉偏架兩頭虺理心茂識馬思哥油枚列酩子裡偏海辟請鉗擊潛寇前綴綦母囚執曲兒羣衆關系山頹省事三侍僮稅邑司儀隨侯之珠搯擢恬蕩田戶條畫同屬投膏止火頹坌推佽畏伏鹜角黍仙髻小獲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