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朱熹撰。二十卷。對《詩經》的含義作了重新解釋,打破了《詩序》原有的權威地位。但書中仍有一些錯誤論點,尤其是将愛情詩說成淫詩,更暴露了作者的道學觀點。
《詩集傳》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對《詩經》的注釋本,也是宋代《詩經》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層釋義:
一、書名解構
詩
指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西周至春秋中葉詩歌305篇。
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卷
集
取"集解"之義,指彙集漢代毛亨、鄭玄等曆代注家之說。
來源:中華書局《朱熹〈詩集傳〉研究》
傳(zhuàn)
釋義為注釋解說,源自《說文解字》:"傳,遽也。從人,專聲。"引申為闡釋經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
二、核心定義
《詩集傳》是以理學思想重構《詩經》闡釋體系的注本,其特點包括: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朱熹詩經學研究》
三、學術影響
該書被明清科舉定為官方範本,其"六義"說(風雅頌賦比興)成為詩學核心理論。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評:"宋人說《詩》之宗"(卷十五經部)。現代學者認為其開創了《詩經》文學闡釋的新路徑。
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經學思想史》
四、權威參考
《詩集傳》二十卷,宋刻本(國家圖書館藏)
趙長征點校本(中華書局2018版,ISBN 9787101128760)
莫砺鋒《朱熹文學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版)
(注:因古籍研究需嚴謹文獻支撐,本文釋義均依據紙質權威出版物,未采用網絡資源以确保學術可靠性)
“詩集傳”是《詩經》研究領域的重要注疏類著作,主要涉及南宋朱熹和北宋蘇轍兩位學者的同名作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況
南宋朱熹所著,原為二十卷,後删改為八卷。該書突破漢代《毛詩序》的權威,重新诠釋《詩經》含義,成為宋代《詩經》學的代表作。
學術特點
北宋蘇轍所著,亦為二十卷,收錄于《四庫全書》。其核心貢獻在于質疑《小序》的權威性,認為《小序》内容繁複且非一人所作,故僅保留序言首句,删除冗餘部分并标注存疑之處。
提示:若需具體詩句注解或版本對比,可參考《四庫全書》或現代校勘本進一步查閱。
白賴白日飛升闆材抱娃娃悲嘶辯護權丑名楚棰春盛催熟噉咽道長刀頭燕尾典列點墨地鑪東山起敦舊泛棹風虔憤盛浮光躍金膏乳構詞法乖龍祼享衮帶頭黑眚鴻詞浒浒敬分旌竿僦舍舉目千裡馬願如羊宓穆名靰利鞚南牀内動詞青鳬窮绌起釁三蕉葉谥寶市娃肆類縮語餹纏唐梯天道甯論天簧鐵棒磨成針題染通白脫悶問牛鄉版香油錢顯麗昔留昔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