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蒲辇的意思、蒲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蒲辇的解釋

金 代軍隊中的一種職稱。《金史·陳規傳》:“今之軍法,每二十五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千戶,謀克之下有蒲輦一人、旗鼓司火頭五人,其任戰者纔十有八人而已。”《金史·選舉志二》:“武衛軍, 大定 十七年定制,其猛安曰都将,謀克曰中尉,蒲輦曰隊正。”《金史·高松傳》:“﹝ 高松 ﹞年十九,從軍為蒲輦,有力善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蒲辇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含義的軍事術語,最早見于金代兵制。該詞源自女真語,原意為“五十戶”,後演變為金朝軍隊的基層編制單位。根據《金史·兵志》記載,蒲辇隸屬于“猛安謀克”制度,每謀克(百戶)轄兩蒲辇,每蒲辇含正軍五十人,輔兵二十人,是金代軍政合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詞源角度分析,“蒲辇”在《漢語大詞典》中被解釋為“金代軍隊編制單位”,其構成包含軍事首領“蒲辇勃極烈”和士兵兩個層級。該制度在金太祖完顔阿骨打時期(1115年)正式确立,至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1189)逐漸形成完備體系。金代後期,隨着軍事需求變化,蒲辇的規模調整為三十至四十人,職能也從純軍事組織擴展至屯田生産。

值得注意的是,蒲辇制度在金亡後仍對元代軍事組織産生影響,《元史·百官志》中提及的“五十戶制”被認為是對蒲辇制度的繼承發展。現代學者通過出土的金代符牌、軍籍文書等文物,進一步驗證了蒲辇在金代軍事體系中的實際運作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蒲辇”是金代(1115-1234年)軍隊中的一種職稱,屬于軍事組織基層的職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職責
    蒲辇是金代軍隊“謀克”編制下的基層武官。根據《金史·陳規傳》記載,每25名士兵組成一個謀克,四個謀克組成一個千戶,而每個謀克下設有一名蒲辇,負責協助管理士兵和作戰指揮。

  2. 軍隊結構中的位置
    金代實行“猛安謀克制”軍事制度,蒲辇屬于謀克的下級職位。謀克相當于百夫長,蒲辇則類似副職或小隊指揮官,直接參與戰鬥調度。例如《金史·高松傳》提到,高松19歲參軍時即擔任蒲辇,因勇猛善戰而晉升。

  3. 曆史背景與演變
    金代初期,蒲辇多由女真族士兵擔任,後期隨着軍隊漢化,部分漢人也可通過軍功獲得此職。至大定十七年(1177年),金世宗改革武職名稱,将蒲辇改稱“隊正”,進一步明确了其管理職能。

  4. 職能的具體體現
    每個謀克單位中,除蒲辇外,還有旗鼓司、火頭(炊事兵)等輔助人員。實際作戰時,25人的謀克僅有18人直接參戰,蒲辇需協調剩餘人員完成後勤、傳令等任務。

總結來看,“蒲辇”反映了金代軍事制度的層級化管理特點,其職能兼具指揮與協調,是研究金代軍事史的重要術語。更多細節可參考《金史》相關列傳及制度考。

别人正在浏覽...

八大八小寶林背境輩行便地表決償息詞苑貸錢彈肅丹帷東挨西撞鵝毛大雪樊灌翻斤鬥副刊柑橘攻駮廣樂關市寒塞橫徵苛役黃蘗歡笑華選豁亮亮嬌鬟寄泊九緎軍政涼漿立戟凜栗柳信論輸目連救母尼壇逆知評脈劈賬清采請教酋渠榮荂戎邏濕浸浸談議風生探卒體遜土芝纨褲膏粱葦杖無價值狎逼匣牀閑拱顯器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