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ok for the tip of the branch while give up the trunk of the tree] 猶“舍本逐末”。謂抛棄根本,專在枝節上用功夫
“損本逐末”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ǔn běn zhú mò,其核心含義是舍棄根本,追求枝節,常用來形容做事主次颠倒、本末倒置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企業若隻追求利潤而忽視産品質量,便是損本逐末。”
該成語強調抓住核心問題的重要性,避免因小失大。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突出對“忽視根本”的批評。
《損本逐末》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們為了追求眼前的小利而犧牲長遠利益的行為。它含有警示人們不能隻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的深刻含義。
《損本逐末》是一個四字成語。
- 「損」部首:讠 (言字旁)
- 「本」部首:木
- 「逐」部首:辵
- 「末」部首:木
拆分後的筆畫數:損(10畫)、本(5畫)、逐(5畫)、末(5畫)。
《損本逐末》最早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這篇文章。傳說韓非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著作為《韓非子》。
繁體字為「損本逐末」。
在古時候,成語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損本逐末》這個成語在古代和現代的字形基本相同。
1. 不要隻顧眼前小利,不要陷入損本逐末的行徑。
2. 他太追求眼前功利了,總是損本逐末。
1. 損害:對某物造成傷害或損失。
2. 本末倒置:将次要的、不重要的事物放在主要地位,将主要的、重要的事物放在次要地位。
3. 追求:積極尋求、追趕某種目标或結果。
1. 本末倒置
2. 喪失大局
合理取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