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愆缧的意思、愆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愆缧的解釋

愆戾,罪行。 元 無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你是箇昧血心、欺良善、圖榮貴……仗嶽父門楣,犯不道愆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愆缧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愆”和“缧”二字組成,需結合其字源與典籍用例綜合釋義:


一、單字釋義

  1. 愆(qiān)

    • 本義:過失、罪過。《說文解字》釋為“過也”,引申為違背、失誤。
    • 典籍例證:

      《詩經·大雅·抑》:“不愆于儀”,指禮儀無過失。

      《尚書·伊訓》:“惟茲三風十愆”,列舉十種罪過(來源:《漢語大詞典》)。

  2. 缧(léi)

    • 本義:捆綁犯人的繩索。《說文解字》注:“綴得理也。一曰大索。”
    • 引申義:囚禁、牢獄。如“缧绁”(léi xiè)指拘系犯人的繩索,代指監禁。
    • 典籍例證:

      《論語·公冶長》:“雖在缧绁之中”,指雖被囚禁(來源:《漢語大字典》)。


二、複合詞“愆缧”釋義

“愆缧”為同義複合詞,強調因罪過而遭受的束縛或刑罰,具體含義如下: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愆”字釋義(卷7,頁711),“缧”字釋義(卷9,頁944)。
  2.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缧”字考釋(第二版,頁3461)。
  3. 《辭源》(商務印書館):“愆缧”複合詞例證(修訂本,頁1022)。
  4.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段玉裁對“愆”“缧”的注解(頁128、頁647)。

注:因“愆缧”屬罕用古語,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釋義需依托經典工具書及古籍語例。

網絡擴展解釋

“愆缧”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léi,主要用于形容罪行或嚴重的過失。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詞構成

    • 愆(qiān):指罪過、過失,如“以贖前愆”(彌補過去的錯誤);
    • 缧(léi):原指捆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或罪責,如“身陷缧绁”(被關押)。
      兩字組合後,強調因過錯或罪行而背負的責任。
  2. 基本含義
    指嚴重的錯誤、罪責或觸犯法律、道德的行為,常見于古典文獻中,如元雜劇《延安府》提到“犯不道愆缧”,即指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二、使用場景


三、相關文獻與例句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悃白兔公子避寝損膳跛子觇覩充夥充起黜辱蕩突大丈夫電陳钿筐踧踖慸介飛宇飛走鳳跸臯檠宮阃黃膏獲薪狐騷臭馢香解饞繼晷棘扈氏汲路金脍積識究度寬沖餽攜莅臨靈查理事長留更謀逆蔫綿碰頭會平博匹撲千刀萬剮輕繇薄賦潤色先生茹素三首國舌耕深文附會豕韋受終水葬輸卒蒐輯素支蛙渚為情詳計洩慢媟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