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履的意思、賜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履的解釋

(1).《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 河 ,南至于 穆陵 ,北至于 無棣 。” 杜預 注:“履,所踐履之界。”後因以“賜履”指君主所賜的封地。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度表》:“山川備臨制之形,道途適征徭之便,俾侯既定,賜履以寧。”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湯丞相 封 慶國公 ,命下, 湯公 謂此 仁宗 賜履之國,自 天聖 以來無封者,欲請避之。”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品題金山原韻》之三:“何人獨受專征詔,賜履由來首 渭 津 。”

(2).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葉令祠》:“俗説 孝明帝 時尚書郎 河 東 王喬 遷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常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無車騎,密令太史候望,言其臨至時,常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因伏侍,見鳧舉羅,但得一雙舄耳。使尚方識視,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後用“賜履”表示任京官。 唐 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銜》詩:“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浦起龍 心解:“自叙,言昔曾遙賜緋魚,今乃淹留南紀,以别後之蹤,為舊交告也。” 宋 葉夢得 《送沉傳曜》詩:“何力償賜履,緬慚羨歸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賜履”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一、指君主賜予封地

出處:源自《左傳·僖公四年》。
原文背景:齊桓公伐楚時提到周王曾“賜我先君履”,劃定封地範圍(東至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杜預注“履”為“所踐履之界”,即領土邊界。
引申義:後以“賜履”代指帝王分封的領地或諸侯受封的疆域。例如明代高啟詩中“賜履已分無棣遠”,即用此典。

二、指擔任京官

出處:漢代應劭《風俗通·正失·葉令祠》。
典故内容:葉縣令王喬有神術,每月朔日(初一)赴京朝見,漢明帝發現他腳穿尚書官署的鞋子,方知其為仙人。
引申義:因王喬所穿為“尚書官屬履”,後世用“賜履”暗喻在京為官。例如杜甫詩“遠愧尚方曾賜履”,即表達對京官職位的懷念。

綜合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曆史背景判斷具體含義:

  1. 封地象征:多用于描述諸侯受封或疆域劃定;
  2. 官職隱喻:側重指代京官身份,常見于唐代及以後的詩詞。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文學引用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履》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賜履(cì lǚ)是指君王或高官贈予履物(鞋子)給别人。這個詞通常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故事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賜履》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賜”這個字的部首是“貝”,“履”這個字的部首是“屍”。 《賜履》的拆分筆畫分别是:賜(12畫)和履(13畫)。 來源: 《賜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在古代,賜予别人一雙鞋子是一種尊重和恩賜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君王或高官向臣子或平民贈予履物,體現了尊重和恩澤。 繁體: 《賜履》這個詞的繁體字是「賜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賜履》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仍然是由“賜”和“履”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君王賜履,表達了對臣子的恩澤和尊重。 組詞: 賜予、履物、贈予、禮儀 近義詞: 贈與、施予、饋贈 反義詞: 索取、剝奪、沒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