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履的意思、賜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履的解釋

(1).《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 河 ,南至于 穆陵 ,北至于 無棣 。” 杜預 注:“履,所踐履之界。”後因以“賜履”指君主所賜的封地。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度表》:“山川備臨制之形,道途適征徭之便,俾侯既定,賜履以寧。”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湯丞相 封 慶國公 ,命下, 湯公 謂此 仁宗 賜履之國,自 天聖 以來無封者,欲請避之。”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品題金山原韻》之三:“何人獨受專征詔,賜履由來首 渭 津 。”

(2).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葉令祠》:“俗説 孝明帝 時尚書郎 河 東 王喬 遷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常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無車騎,密令太史候望,言其臨至時,常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因伏侍,見鳧舉羅,但得一雙舄耳。使尚方識視,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後用“賜履”表示任京官。 唐 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銜》詩:“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浦起龍 心解:“自叙,言昔曾遙賜緋魚,今乃淹留南紀,以别後之蹤,為舊交告也。” 宋 葉夢得 《送沉傳曜》詩:“何力償賜履,緬慚羨歸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賜履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本義溯源 "賜履"最早見于《左傳·僖公四年》,記載周天子賜予齊侯"履"的典故。此處"履"指代管轄疆域範圍,象征君主授予臣屬封地治理權,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天子以土地賜諸侯,使其有權管轄"。

二、引申内涵 該詞在《古代漢語詞典》中衍生出雙重内涵:一指帝王對臣子的封地分封行為,二喻指受命治理一方疆土的權責。清代黃遵憲《福州大水行》"帝阍沉沉叫不得",即用此典暗喻統治權責。

三、文化意象 在禮制文化中,"履"作為足具具有特殊象征意義。《周禮·天官》記載司服"掌王後之六服,辨外内命婦之服",雖未直接提及賜履,但體現了古代服飾制度的等級象征,間接佐證了賜履制度的文化根基。

(注:根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古代漢語辭海》2003年版及《十三經注疏》整理)

網絡擴展解釋

“賜履”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一、指君主賜予封地

出處:源自《左傳·僖公四年》。
原文背景:齊桓公伐楚時提到周王曾“賜我先君履”,劃定封地範圍(東至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杜預注“履”為“所踐履之界”,即領土邊界。
引申義:後以“賜履”代指帝王分封的領地或諸侯受封的疆域。例如明代高啟詩中“賜履已分無棣遠”,即用此典。

二、指擔任京官

出處:漢代應劭《風俗通·正失·葉令祠》。
典故内容:葉縣令王喬有神術,每月朔日(初一)赴京朝見,漢明帝發現他腳穿尚書官署的鞋子,方知其為仙人。
引申義:因王喬所穿為“尚書官屬履”,後世用“賜履”暗喻在京為官。例如杜甫詩“遠愧尚方曾賜履”,即表達對京官職位的懷念。

綜合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曆史背景判斷具體含義:

  1. 封地象征:多用于描述諸侯受封或疆域劃定;
  2. 官職隱喻:側重指代京官身份,常見于唐代及以後的詩詞。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文學引用中。

别人正在浏覽...

卬卬标舵材譽宸翰崇飲刺上化下翠蓋待價等身書奠酒釣鈎低歹頓飯多濫葛發露翻動撫封俯首高科更造個頭兒宮祠功實彀中光碌碌寒來暑往華文毀熸蠲複坑探壘和連抵其隙兩班籠圈隆中客履霜知冰沒來曆門帖乾掙七郊清耿耿輕明輕翾熱心快腸日月入懷商釣商亭設謀聲勢赫奕深解深淪霜臯遂乃俗務素帳陶徑旽旽蜼彜宵旰焦勞撷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