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全的意思、瓦全的詳細解釋
瓦全的解釋
[drag out an ignoble existance] 比喻喪失氣節而保全生命(常以“玉碎”對舉)
大丈夫甯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詳細解釋
(1).喻苟且偷生。《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暫時依彼,将就瓦全;終日違他,恐防玉碎。” 清 吳偉業 《王煙客招往西田賞菊》詩:“坐來艷質同杯泛,老去孤根幸瓦全。”
(2).謂鴛瓦雙全。夫妻團圓的謙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幸蒙拯救,德戴二天,但室人離散,求借洪威,更賜瓦全。” 何垠 注:“瓦全,言時當瓦解,求借洪威,俾全鴛瓦也。 魏文帝 夢殿上雙瓦,化為鴛鴦。”
詞語分解
- 瓦的解釋 瓦 ǎ 用陶土燒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鳴(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煊赫一時)。 〔瓦特〕電的功率單位。簡稱“瓦”。 用陶土燒成的覆蓋房頂的東西:瓦當(乶 )(即瓦筒之頭)。瓦匠。 瓦 à 蓋瓦:這
- 全的解釋 全 á 完備,齊備,完整,不缺少:齊全。完全。智勇雙全。求全責備。 整個,遍:全部。全國。全民。全神貫注。全心全意。 都:代表全來了。 使不受損傷:保全。 姓。 齊都 筆畫數:; 部首:入; 筆順編
專業解析
“瓦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為了苟且偷生而喪失氣節或尊嚴,像瓦片一樣雖然得以保全完整,卻毫無價值。它通常與“玉碎”相對使用,構成著名的成語“甯為玉碎,不為瓦全”,強調甯願為正義或氣節而犧牲(像玉一樣破碎),也不願屈辱地活着(像瓦一樣保全)。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并附權威來源:
-
基本釋義:
- 字面義: 像瓦片一樣得以保全完整(不被破碎)。
- 引申義/比喻義: 比喻喪失氣節、尊嚴或原則,苟且偷生。含有強烈的貶義色彩,指一種沒有價值、屈辱的生存狀态。強調為了保全性命或眼前利益而放棄更重要的東西(如人格、理想、信念)。《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将其解釋為“比喻沒有氣節,苟且偷生”(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官方釋義或權威線上詞典如漢典 zdic.net 對“瓦全”的條目)。
-
出處與典故:
- 該詞源于中國古代典籍,常與“玉碎”并用。最著名的出處見于唐代李延壽所撰《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甯可玉碎,不能瓦全。” 這句話表達了元景安(一說為元景皓)甯死也不願背叛氣節、苟且偷生的決心。《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等大型辭書均收錄此出處(來源:《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或權威古籍數據庫如國學大師 guoxuedashi.com 中的《北齊書》原文)。
-
用法與語境:
- “瓦全”極少單獨使用,幾乎總是作為“甯為玉碎,不為瓦全”(或“甯可玉碎,不能瓦全”)這個成語的後半部分出現。
- 這個成語用于表達一種崇高的氣節觀和價值觀,即在面臨重大抉擇(尤其是生死、榮辱、原則性問題)時,選擇壯烈犧牲(玉碎)遠勝于屈辱求生(瓦全)。它常用于贊揚堅貞不屈的精神或批判苟且偷生的行為。《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或上海辭書出版社)等工具書對此成語的用法有詳細說明(來源:《漢語成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總結來說,“瓦全”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解釋是:比喻喪失氣節、尊嚴,苟且偷生。它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鮮明的價值判斷,是表達崇高氣節與批判屈辱生存的重要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瓦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瓦全”字面指“瓦片完整無缺”,但實際用于比喻喪失氣節、苟且偷生的行為,常與“玉碎”對舉,表達“甯為氣節犧牲,不為苟活妥協”的價值觀。例如:
“大丈夫甯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傳》
核心特點
- 對比性:與“玉碎”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強調保全生命但失去尊嚴,後者象征堅守氣節而犧牲。
- 貶義色彩:多用于批判或警示,如形容屈辱求存、違背原則的行為。
用法示例
- 反義強調:“甯為玉碎,不為瓦全”是常見表達。
- 現代引申:可用于描述妥協退讓的生存态度,如“某些人選擇瓦全,放棄理想換取安穩”。
相關擴展
- 近義詞:苟且偷生、忍辱偷生。
- 反義詞:玉碎、甯死不屈。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北齊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奧勃洛摩夫八拜傍近保障房比德産兒朝帶丞尉穿小鞋垂耳下首炊烝蠢戾大小宋點鐵膏香割臂之盟各自為政公荒孤峤捍牌寒月豪英箭擦鑒鸾翦爪驕奢放逸劫叛糾軍舊望曠時老旦了道遼朗馬府冒塵貿換沒完沒了偭背命館魔風木鸢耐性内珍毆詈培育乾陀讓權濡化掃雪山宗沙時計時牌識人送訣塔樓貪玩天祥銅婚魏文手巾希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