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到治理;得到安定。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遂建 許 都,造我京畿,設官兆祀,不失舊物,天地鬼神,於是獲乂。” 晉 陸機 《五等論》:“譬猶衆目營方,則天網自昶,四體辭難,而心膂獲乂。”
“獲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整體釋義
指得到治理或安定,常用于描述社會、國家恢複秩序的狀态。例如《冊魏公九錫文》中“天地鬼神,於是獲乂”,即通過建都、設官等舉措使天下安定。
單字分解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漢晉典籍,如陸機《五等論》用“心膂獲乂”比喻核心要務得到妥善處理,體現其作為政治術語的古典色彩。
此詞現代已罕見使用,多出現在研究古籍或曆史文本時。若需深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進一步分析上下文語境。
“獲乂”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通過努力或其他手段獲得成功或勝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獲”和“乂”。
部首:“獲”字的部首是“艸”,表示與植物有關。而“乂”字的部首是“丿”,表示與動作、運動有關。
筆畫:“獲”字一共有12畫,而“乂”字有五畫。
“獲乂”是一種現代漢字,它是以繁體字“獲勝”的簡化形式。在繁體中,字形相似但略微複雜,由于簡化的需要以及語言推廣的需要,現代漢字進行了簡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以“獲”字為例,古時候的寫法中,上面那部分更多地彎曲,看起來更像是一隻手抓住一根“草”的樣子。
古代對于“乂”字的書寫形式較為複雜,在不同的古代書法風格中,可能會有各種變化。
1. 他通過刻苦訓練,最終獲乂了比賽。
2. 她不斷努力工作,最終獲乂了事業的成功。
組詞:獲勝、獲得、獲利、獲獎。
近義詞:成功、勝利、得到。
反義詞:失敗、失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