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贖絹的意思、贖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贖絹的解釋

古代贖罪用的絹帛。《隋書·刑法志》:“有髠鉗五歲刑,笞二百,收贖絹,男子六十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贖絹”是古代法律中的一種刑罰替代制度,指用絹帛作為財物來抵免或減輕刑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贖絹由“贖”(財物抵罪)和“絹”(絲織品)組成,字面含義為“用絹帛贖罪”。它屬于古代贖刑的一種形式,常見于隋唐時期的法律體系。

  2. 曆史背景與出處
    根據《隋書·刑法志》記載,犯“髠鉗五歲刑”(剃發并戴刑具服五年勞役)和“笞二百”(鞭打二百下)的罪行,可通過繳納贖絹免除刑罰,例如男子需繳納六十匹絹。這反映了古代“以財代刑”的司法特點。

  3. 應用場景與功能

    • 替代刑罰:贖絹允許罪犯通過繳納特定數量的絹帛代替肉體刑或勞役。
    • 調節社會等級:不同身份、性别可能繳納不同數額,如《隋書》明确提到“男子六十疋”,但未提女性标準,推測存在差異。
    • 經濟補償作用:絹帛在古代兼具貨币和實物價值,贖絹制度将法律懲罰與經濟資源結合。
  4. 演變與文化意義
    從漢字“贖”的構成(“貝”部與“賣”組合)可知,其本義與財物交易相關。贖絹制度體現了古代“禮法結合”的思想,既維護法律權威,又為貴族或富裕階層提供規避嚴刑的途徑。

贖絹是古代司法體系中以財物抵罪的典型方式,兼具法律、經濟和社會調節功能,多見于隋唐文獻記載。若需更完整的曆史案例,可參考《隋書·刑法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贖絹的意思

贖絹是個成語,意思是用綢緞償還或贖回債務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通過付出代價來挽回錯誤或補救損失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贖(shú)的部首是貝(貝殼),它有11畫;絹(juàn)的部首是纟(纟巾),它有11畫。

來源

《贖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當時,晉國的大夫史高偷盜了繼室織的絹帛,但被揭發後,他主動認錯并還給繼室。這個故事後來成為了表達悔過和贖罪的成語。

繁體

《贖絹》的繁體字是「贖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贖絹」的寫法是「贖絹」。

例句

1. 我們應該用努力工作來贖絹過去的錯誤。

2. 他通過勇敢的行動贖回了自己被誤解的名譽。

組詞

贖義、贖罪、贖回、贖金、贖命。

近義詞

償還、彌補、挽回。

反義詞

負債、拖欠、拖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