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箧的意思、畫箧的詳細解釋
畫箧的解釋
(1).佛教語。喻虛幻不實之身。 南朝 梁簡文帝 《菩提樹頌》序:“居茲三惑,示畫篋之非真;出彼四門,驚浮雲之易滅。”參見“ 畫篋蛇 ”。
(2).雕飾的妝奁。 明 張婉 《如夢令》詞:“晴日晚春天,畫篋香消荳蔻。消瘦,消瘦,又是斷腸時候。”
詞語分解
- 畫的解釋 畫 (畫) à 繪圖:繪畫。畫圖。畫像。畫地為牢。畫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繪畫雕刻,一融化就都沒有了,喻勞而無功)。 圖像:畫面。畫片。畫壇。畫闆。畫卷(刵 )(a.成卷軸形的畫;b.喻壯麗的景色
- 箧的解釋 箧 (篋) è 箱子一類的東西:藤箧。行(妌 )箧。書箧。箧笥(收藏東西的竹器)。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畫箧”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裝飾華麗的箱子或妝奁。“箧”本義為竹制的小箱(如書箧、行箧),而“畫”可理解為彩繪或雕飾,組合後表示帶有圖案或精美裝飾的容器。例如,古代可能用“畫箧”指代女子存放首飾、衣物的妝奁。
2.佛教引申義
- 哲學比喻:佛教用語中,“畫箧”被用來比喻虛幻不實的人身或物質存在。這一概念出自南朝梁簡文帝的《菩提樹頌》序:“居茲三惑,示畫箧之非真;出彼四門,驚浮雲之易滅。”意指人的肉體如同彩繪的箱子,外表華麗卻本質虛妄,強調對物質執着的超脫。
3.補充說明
- 結構:詞語結構為“畫(半包圍結構)+ 箧(上下結構)”,拼音為huà qiè(注音:ㄏㄨㄚˋㄑ一ㄝˋ)。
- 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古籍或佛教典籍中。
如果需要進一步驗證或擴展,建議參考權威佛學詞典或古典文獻(如《全梁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
《畫箧》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存放繪畫作品的盒子或箱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畫箧》的部首是“⺌”(豎鈎),總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畫箧》一詞最早出現在《增廣賢文》一書中,是明代劉基所編,記載了許多格言和佳句的古代文集。繁體字為「畫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畫箧》字的寫法可能會和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依然相似。古代人們寫字時使用毛筆,因此字形有時會出現一些筆畫的變化。
例句
1. 我的畫箧裡收藏着很多名家的作品。
2. 她打開畫箧,拿出一本書,開始欣賞其中的繪畫作品。
組詞
畫冊、畫架、畫闆、畫室、畫廊。
近義詞
美術盒、繪畫盒、繪圖盒。
反義詞
書箱、文房四寶、墨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