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邑名。故城在今 安徽 鳳台縣 。《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呂延濟 注:“ 陽城 、 下蔡 楚 之二郡名,蓋貴人所居,中多美人。”後因以“下蔡”指貴族萃集之地或美人衆多之所。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二:“傾城迷 下蔡 ,容好結中腸。” 南朝 梁武帝 《戲作》詩:“妖閑逾 下蔡 ,神妙絶高堂。”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遍覽 下蔡 之女,具悅 淇上 之姝。”
“下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地理及文學語境:
本義:指古代地名,即今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一帶。春秋戰國時期,蔡國曾遷都至此,改稱“下蔡”。該地因地理位置在州來(今鳳台)以東,周朝以“西為上,東為下”,故得名。
地位或權力削弱
作為成語,“下蔡”比喻人的地位、權力被貶低或削弱,常見于描述官員貶職、權貴失勢等場景。
貴族與美人聚集地
因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的典故,後世将“下蔡”借指貴族聚居處或美人雲集之所。例如南朝詩人阮籍、江淹均以此喻指美人風采。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頻繁出現,如:
“下蔡”既是一個曆史地名,又因文學典故衍生出權力衰落、美人荟萃的雙重象征。其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下蔡》是一個地名,指中國河南省下蔡縣。該詞也可用來指代下蔡縣的人、事物或特征。
《下蔡》的拆分部首是“一”和“艹”,其中,“一”表示丨聲部,而“艹”則代表了草字頭部首。根據Mozi草書字形,該字的簡化字形為“下”和“蔡”,共計16畫。
下蔡縣在中國古代五行學說中屬于水鄉,古人根據地勢環境命名此地為“下蔡”。該地在古代曆史上屬于楚國和晉國的領土,後來成為齊、漢兩朝的宗王之地。根據史書記載,下蔡曆史悠久,并且在大約2200年前的秦朝時期已經有居民定居。
《下蔡》的繁體字形為「下蔡」。
在古代漢字書寫規範中,下蔡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早期的下蔡字形為「下蔡」,書寫較為繁瑣。後來在字體簡化的過程中,逐漸轉變為現代簡化字形「下蔡」。
1. 他是下蔡人,熟悉當地的風俗習慣。
2. 下蔡縣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區。
組詞:下蔡人、下蔡縣、下蔡地區。
近義詞:下蔡相當于下蔡縣。
反義詞:其他地名或縣名,例如上蔡、中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