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水正。傳說中的上古五行官之一。《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其帝 顓頊 ,其神 玄冥 ” 漢 鄭玄 注:“ 玄冥 , 少皥氏 之子,曰 脩 ,曰 熙 ,為水官。” 唐 韓愈 《詠雪贈張籍》:“水官誇傑黠,木氣怯胚胎。”
(2).掌管治水、征收魚稅的官。《後漢書·百官志五》:“﹝郡縣﹞有水池及魚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漁稅。”《晉書·傅玄傳》:“詔曰:‘得所陳便宜,言農事得失及水官興廢……此誠為國大本,當今急務也。’”
(3).道教所奉天、地、水三神官之一。《宋史·方技傳上·苗守信》:“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録人之善惡。”
水官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類釋義:
一、古代職官稱謂 古代指掌管水利事務的官職。《漢語大詞典》記載,周代設有"水官"一職,負責河道疏浚、灌溉管理及防汛事務。《禮記·月令》提及"水官"需定期巡視堤防,确保水利設施安全。唐代《通典·職官》補充說明,水官需協同地方官員治理水患,其職能覆蓋農田水利與漕運管理。
二、道教神祇名稱 在道教信仰體系中,"水官"特指三官大帝之一,全稱"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中華道教大辭典》載其司職解除厄運、赦免罪孽,民間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有祭祀水官的習俗。宋代《雲笈七籤》記載水官具有"主錄百司,掌生死籍"的神職功能,與天官、地官構成三元信仰體系。
該詞在《辭源》中被歸入職官類與宗教類雙義項詞彙,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演變中從現實職官向宗教神祇轉化的語義擴展現象。
“水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搜索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類解釋:
三官大帝之一
道教尊奉天、地、水三官(合稱“三元”),水官全稱“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旸谷帝君”,掌管水中諸神仙及人間災厄化解。據傳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職責包括校戒罪福、消災解厄(,)。
上古神話中的五行官
傳說上古設有五行官(金、木、水、火、土),水官即“水正”,如《左傳》記載水官負責管理水中生物(,)。
水利與稅收管理
漢代以後,郡縣若水域資源豐富,會設水官職掌治水、調節水位及征收漁稅(,)。例如《後漢書·百官志》記載:“有水池及魚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漁稅。”
曆史人物關聯
一說水官與大禹相關,因其治水功績被神格化為道教水官(,)。
“水官”涵蓋神話、職官、宗教三重維度,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深入某類釋義,可參考來源網頁(如道教部分詳見,曆史職官見)。
白首空歸敗稅扳指砭鍼不有廠甸嘲風赤人揣奸把猾催比蹙球大防怠終點石為金釣餌雕虎地壟方丈僧繁雲鳳帶風勢棼纚阜蕃構形光闆兒關護國信害碜鶴健幻身槥車徽弦火羊迦旃鄰提警節浄君九霄軍棋浪痕立部伎六沖龍煙攣胊慏悜淖污任委入安居燒財神攝論宗十裂使能順風行船狪犬文堂下痢險狯枭令鰕須簾謝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