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身的意思、寄身的詳細解釋
寄身的解釋
猶托身。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晉 盧谌 《答魏子悌》詩:“寄身蔭四嶽,託好憑三益。” 唐 李華 《吊古戰場文》:“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愬?” 徐特立 《與姜濟寰先生書》:“近日寄身工廠,心有所寄,一切都忘。”
詞語分解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寄身”一詞的含義及用法可總結如下:
一、基本釋義
“寄身”指暫時将自身托付于某處或某種境遇,核心含義為托身。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文獻,如曹丕《典論·論文》中“寄身於翰墨”,強調通過文字寄托身心。
二、文學語境中的用法
-
現實處境描述
唐代李華《吊古戰場文》用“寄身鋒刃”形容士兵置身戰場刀劍險境,體現身不由己的悲怆感。
-
精神寄托象征
晉代盧谌詩句“寄身蔭四嶽”暗喻以自然山川為依托,表達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三、近義與擴展
- 近義詞:托身(如“托身世外”)。
- 現代引申: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依附他人或環境實現目标,例如“寄身科研領域”表示投身學術事業。
四、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尤以古典文學常見,現代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如字面托身或比喻性依附)。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身》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将自己暫時寄居在某地或某物上,借以生活或存活。它可以用來表示在他人家中借宿,或者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某種具體的外在事物上。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寸和身,其中寸是一個表示“尺寸、度量”的偏旁部首,而身是一個表示“人體”或“本身”的偏旁部首。寄身這個詞的筆畫總共有14畫。
《寄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猜測它的形成與人們對于遷徙、暫住、流浪等生活現象的感受和訴求有關。
在繁體字中,《寄身》可以寫作「寄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和變體。但是基本上,我們可以認為古人使用的寫作《寄身》的方式和現在的書寫方式相似。
以下是《寄身》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 在我失業後,我不得不寄身于朋友的家中。
2. 這座教堂對于信徒來說成了心靈的寄身所。
3. 他将所有希望和夢想寄身于他的音樂事業上。
4. 即使在陌生的城市,我也能在圖書館找到一個寄身的地方。
與《寄身》相關的組詞有:
1. 寄宿:指在他人家中暫時寄居。
2. 寄托:指借助外在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或尋求安慰。
3. 寄念:指借助書信、思念等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寄托于遠方的人或事物。
《寄身》的近義詞有:借居、暫住。
《寄身》的反義詞沒有一個确切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