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軟無力。 明 宋濂 《<王君子與文集>序》:“士之有志於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組織文繡,柔筋脆骨,點綴形似,徒誇豔乎。”
“柔筋脆骨”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該成語最早出自明代學者宋濂的《〈王君子與文集〉序》,原文提到文人創作時過于追求辭藻華麗而内容空洞,以“柔筋脆骨”批判這種文風,強調形式與内涵的失衡。
更多信息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漢典》等工具書(詳見、5、7、8)。
《柔筋脆骨》一詞源自《詩經·邶風·柔衣》:“柔衣黃裳,言刈其蕙。”其中,“柔筋”指的是人體柔軟的筋肉,而“脆骨”則指易碎的骨骼。這個詞在漢語中主要用來形容人體狀況、性格特點或情感狀态。
《柔筋脆骨》的拆分部首是:柔(木),筋(竹),脆(骨)。字形組成方面,柔由8畫組成,筋由12畫組成,脆由16畫組成。
《柔筋脆骨》的繁體寫法為「柔筋脆骨」。
古代漢字寫法是指《柔筋脆骨》在古代的字體形态。由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意義保持不變。古時候《柔筋脆骨》的寫法為「柔筋 脆骨」。
1. 他的柔筋脆骨使他沒有運動天賦,但他卻通過刻苦訓練獲得了成就。
2. 她雖然外表柔弱,但内心卻有堅韌的柔筋脆骨。
組詞:柔軟、筋骨、脆弱
近義詞:體魄不強、柔軟富有彈性
反義詞:強健、堅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