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筀竹的意思、筀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筀竹的解釋

見“桂竹”

如筀竹筍,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宋· 沈括《夢溪筆談》

詳細解釋

一種竹子。《山海經·中山經》:“ 龜山 ,又東七十裡,曰 丙山 ,多筀竹。” 郝懿行 箋疏:“筀亦當為桂, 桂陽 所生竹,因以為名也。”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石林竹》:“石林竹,似筀竹,勁而利,削為刀,割象皮如切芋。出 九真 交趾 。”筀竹,一本作“ 桂竹 ”。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竹》:“今 始興郡 出筀竹,大者圍二尺,長四丈。”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如筀竹筍,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 明 楊慎 《藝林伐山·筀竹》:“ 石介 詩:‘斷霞半赭燕脂木,零露偏留筀竹叢。’筀竹, 蜀 中産, 羅甸國 尤多。《玉篇》:‘筀,古惠切,竹名,傷人則死。’其竹又名防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筀竹(guì zhú)是竹亞科苦竹屬的一種多年生禾本植物,其名稱在《漢語大詞典》中記載為“竹名”,屬中國南方特有的經濟竹種。根據《中國竹類圖志》描述,筀竹竿高可達8米,直徑約4厘米,節間長30-40厘米,表面呈深綠色且具細縱肋,葉片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是典型的叢生竹類。

在植物分類學中,筀竹的學名為Pleioblastus amarus,其拉丁學名體現了其味苦的特性。該竹種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等亞熱帶地區,常見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帶,《浙江植物志》指出其適應性強,多用于制作竹編工藝品或造紙原料。清代《廣群芳譜》曾記載:“筀竹質堅而節疏,農人取其篾以縛田器”,印證了其傳統農用價值。

現代研究表明,筀竹筍含苦味苷成分,故民間稱“苦竹筍”,但經水煮後可去除澀味,《中國食用植物志》将其列為可食用筍類之一。在文化意象層面,唐代詩人白居易《食筍》詩中“紫箨折故錦,素肌擘新玉”之句,雖未明指筀竹,但後世注家常引此描述江南苦竹筍的食用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筀竹是一種竹類植物的名稱,其詳細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筀竹(guì zhú)是竹類的一種,又稱“桂竹”。其名稱可能源自産地“桂陽”(古代地名),如《山海經》中記載“丙山多筀竹”,郝懿行箋疏指出“筀”與“桂”相關。

文獻記載

  1. 《夢溪筆談》:宋代沈括提到筀竹筍的生長時間不同,有二月、三至四月及五月生的“晚筀”。
  2. 《南方草木狀》:晉代嵇含描述石林竹“似筀竹,勁而利”,可用于制作刀具。

形态特征

筀竹的竹稈直立,高可達10-20米,直徑3-8厘米,幼時表面覆蓋白色蠟粉,成竹呈綠色。

其他關聯

需注意與“簕竹”“箬竹”等名稱相近但不同的竹類區分。例如,簕竹高約15米,葉片披針形(見),與筀竹形态有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霸城稗秕白膠百隸白描柏下人搬演八衢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脖頸餐啖藏鋒斂穎達理蛋圓大澤二和二皇帝鵝笙璠璵俸券狗盜鼠竊購懸過謙哈哒韓娥黃梅毀突節儲脊脊祭腥迹印窺觇虧耗冷攤樂遊苑吏科力守毛卷廟堂皿卷南桁軿車青銅時代侵濫窮涸權斷驅镳日炙風篩三不欺三魂七魄繕覽閃射食祿糕頭眠翫物危獨隈蔚無些悟宗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