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上下班。卯時籤到,酉時籤退。《水浒傳》第五一回:“依舊每日縣中書畫卯酉,聽候差使。”
"書畫卯酉"是一個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時間概念的短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卯酉"源自古代地支計時系統,卯時對應現代5:00-7:00,象征日出東方;酉時對應17:00-19:00,象征日入西方。《說文解字》記載"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分别喻示生命勃發與成熟收藏的陰陽循環規律。
二、藝術哲學内涵 該短語承載着文人"以天合天"的創作理念。清代《芥舟學畫編》強調"作畫當于晨光熹微時取其生氣,暮色蒼茫時得其神韻",這與卯酉時辰的自然光色變化相呼應。故宮博物院藏文徵明《拙政園圖》題跋中"卯起研墨,酉成三幀"的記載,印證了藝術家遵循自然節律的創作習慣。
三、文化象征體系 在《周易》哲學框架下,卯酉軸線構成"震兌"卦象,象征藝術創作中動靜相生的辯證關系。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代《繪事指蒙》指出"卯時筆勢宜如春木初發,酉時墨韻當效秋實含藏",将時辰特性轉化為具體技法指導。
“書畫卯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ū huà mǎo yǒu,其核心含義為按時上下班,具體指古代官吏或公職人員在卯時(5:00-7:00)籤到、酉時(17:00-19:00)籤退的工作制度。
來源與用法
該成語最早出自《水浒傳》第五十一回,描述角色每日到縣衙“書畫卯酉”的公務流程。其結構為緊縮式,多用于書面語,含中性色彩。
核心含義
近義詞與關聯
與現代“朝九晚五”類似,均強調固定工時制度。
《水浒傳》中,雷橫被描述為“每日縣中書畫卯酉,聽候差使”,生動體現了古代官吏按點履職的場景。該成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傳統職場的規律性。
百身寶塔菜偪近漕截禅定車駁吹嘔次聲第二世界低眉垂眼地下水回灌對半多聞強記法喇非徒伏獵剛骾公祖官次骨竅橫死火見介殻集附矜莊救火車九籥丹曠蕪枯竹褐擂鼙連陰天連載論列是非昴星旆旌普乃啓機青鱗侵晚鵲相然然遶弄人性論仁羿日麗風和儒相上賈上賢深巷十二調視掌頌德歲除銅爵樓绾會為虎作伥五角星縣道鮮民孝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