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二調的意思、十二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二調的解釋

北曲所用的宮調共有十二個,通稱為“十二調”。即: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仙呂宮、中呂宮、南呂宮、雙調、越調、商調、商角調、般涉調。但戲曲裡實際常用的隻有九個宮調。參見“ 九宮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二調”是中國古代音樂和戲曲中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十二調指北曲中使用的十二種宮調體系,主要用于區分不同音高和調式,每種調式對應特定的情感表達和音樂場景。例如,黃鐘宮常用于莊嚴場合,越調則多表現哀婉情緒。

二、具體組成

十二調包括以下名稱:

  1. 黃鐘宮
  2. 正宮
  3. 大石調
  4. 小石調
  5. 仙呂宮
  6. 中呂宮
  7. 南呂宮
  8. 雙調
  9. 越調
  10. 商調
  11. 商角調
  12. 般涉調
    (實際戲曲演奏中常用前9種,稱為“九宮”)。

三、使用場景

四、現代對比

需注意與現代音樂中的12調區分:後者指以12個半音為基礎的調式(如C調、G調),屬于西方音樂理論體系,用于和聲與旋律搭配。

如需進一步了解宮調的情感對應關系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籍《唱論》或戲曲音樂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二調的意思

《十二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十二種音調,也指古代戲曲中所使用的十二種音調的技巧和形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二調》的拆分部首是“車”和“彡”,拼音為“shì’èr diào”。根據漢字的結構,該字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十二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戲曲的音樂演唱技巧,用來指代音調的變化和調子的轉換。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十二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經曆了多次變化。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十二調》的形狀可能會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的意義和用法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在演唱時非常擅長運用不同的十二調,讓觀衆陶醉其中。

2. 這部古代戲曲以十二調的運用而聞名于世。

組詞

十二宮、十二生肖、十二星座、十二月、十二點、十二倍

近義詞

調子、音律、樂曲

反義詞

單調、無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