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二調的意思、十二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二調的解釋

北曲所用的宮調共有十二個,通稱為“十二調”。即: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仙呂宮、中呂宮、南呂宮、雙調、越調、商調、商角調、般涉調。但戲曲裡實際常用的隻有九個宮調。參見“ 九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二調是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指古代樂律體系中按十二律呂定音的十二種調式。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樂律學定義

十二調源于周代以來的十二律呂體系,以黃鐘為始,按三分損益法生成十二個半音階,形成完整的音律循環。每律對應一調,合稱“十二調”:

二、曆史演變

  1. 周代起源:《周禮·春官》載“掌六律六呂”,初為六律六呂分陰陽,後世合并為十二律呂體系。
  2. 隋唐定型:隋代音樂家萬寶常提出“八十四調”理論(十二律 × 七聲音階),唐代簡化為常用“二十八調”,而十二調始終為律呂根本。
  3. 宋代傳承:朱熹《儀禮經傳通解》詳述十二調與禮樂關系,成為雅樂核心規範。

三、文化意義

十二調不僅規範音律,更關聯古代宇宙觀:


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1卷,P1521)"十二調"詞條
  2. 《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P289)
  3. 《隋書·音樂志》《新唐書·禮樂志》相關樂律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十二調”是中國古代音樂和戲曲中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十二調指北曲中使用的十二種宮調體系,主要用于區分不同音高和調式,每種調式對應特定的情感表達和音樂場景。例如,黃鐘宮常用于莊嚴場合,越調則多表現哀婉情緒。

二、具體組成

十二調包括以下名稱:

  1. 黃鐘宮
  2. 正宮
  3. 大石調
  4. 小石調
  5. 仙呂宮
  6. 中呂宮
  7. 南呂宮
  8. 雙調
  9. 越調
  10. 商調
  11. 商角調
  12. 般涉調
    (實際戲曲演奏中常用前9種,稱為“九宮”)。

三、使用場景

四、現代對比

需注意與現代音樂中的12調區分:後者指以12個半音為基礎的調式(如C調、G調),屬于西方音樂理論體系,用于和聲與旋律搭配。

如需進一步了解宮調的情感對應關系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籍《唱論》或戲曲音樂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卬食百喙難辭半臂邊埸編者不吝指教不溯既往車茵遲頓蹴踘二乎反嘴改換門庭告變公市館閣光燙鬼卒裹骽杭紬紅華黃鐘宮賄賂公行翚翟叽哩哇啦進營久延卷覆聚餐寇沒口實欄船懶懶掠剩使離照掄才砢麼馬齒徒增美芹面相傍戟喬樹凄單七精青郭秋風客棄墜趨附入彀生喇喇攝手攝腳石柏侍臨詩壇祭酒屍忝鐵掃箒枉流舞羽相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