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獵的意思、伏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獵的解釋

(1). 唐 戶部侍郎 蕭炅 曾将“伏臘”誤讀為“伏獵”。後因以“伏獵”為大臣不學無文之典實。 清 魏源 《拟進呈<元史新編序>》:“臺省長官多其國人,及其判署,不諳文義,弄麞、伏獵,不得已始取 漢 人、南人以為之佐。”參見“ 伏獵侍郎 ”。

(2).見“ 伏獵侍郎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獵”一詞的解釋包含曆史典故和字面意義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1. 曆史典故來源(主要含義)
    該詞源于唐代戶部侍郎蕭炅誤将“伏臘”(古代祭祀名稱)讀作“伏獵”,被譏諷為“伏獵侍郎”。後以“伏獵”代指官員缺乏學識、不學無術的現象。例如清代魏源曾用此典批評元朝官員文化素養不足。

  2. 字面與引申含義(存在争議)
    部分詞典提到其字面意為“隱藏身形狩獵”,比喻暗中等待時機出擊。但此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性史料,可能為後世衍生的通俗理解,需謹慎區分。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獵(fú liè)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夂(zhǐ)和犬(quǎn)。夂是“行走”的意思,犬則表示“狗類動物”。伏獵的意思是指獵人悄悄地蹲伏在地上等待獵物出現,然後捕捉獵物。 伏(fú)是一個動詞,表示悄悄地隱藏、蹲伏或潛伏等意思。獵(liè)是一個名詞,表示狩獵或獵取動物的行為。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狩獵文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時會将伏獵的字形寫作“伏獵”,其中的 犬 部字變成了 獵 ,表示更強調獵取動物的行為。 以下是關于伏獵的例句: 1. 他悄悄地伏在樹下,等待着獵物的出現。 2. 獵人們成功地進行了一次伏獵,捕獲了許多野獸。 與伏獵相關的詞彙有: 1. 伏擊(fú jī):指突然襲擊或潛伏等待敵人。 2. 狩獵(shòu liè):表示追捕和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 3. 出沒(chū mò):指動物或人在特定地區的活動出現。 至于繁體字的寫法,就是将伏獵的字形改為“伏獵”,即将 犬 部字變成 獵 。 總結:伏獵是一個表示獵人悄悄地蹲伏在地上等待獵物出現,然後捕捉獵物的詞語。根據古代漢字寫法,它的繁體寫法是「伏獵」,相關詞彙有伏擊、狩獵和出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