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剛鯁 ”。亦作“ 剛梗 ”。剛強正直。《晉書·謝邈傳》:“ 邈 性剛骾,無所屈撓,頗有理識。”《魏書·遊肇傳》:“尚書令 高肇 ……以 肇 名與己同,欲令改易。 肇 以 高祖 所賜,秉志不許, 高肇 甚銜之。 世宗 嘉其剛梗。”《新唐書·曹确傳》:“神策中尉 西門季玄 者,亦剛骾。”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魁制府》:“其剛鯁之氣時相發露,非近日模稜諸公所易及也。”
“剛骾”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複合詞,由“剛”和“骾”兩個語素構成。從構詞角度分析:
組合成詞後,“剛骾”形容人性格剛強正直,不屈服于壓力,且行事坦蕩磊落。此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後漢書》中“性剛骾,好直言”,即描述人物品格特征。現代漢語中多使用“剛直”“剛正”等同義表述,但“剛骾”仍作為保留古漢語色彩的詞彙,用于強調剛毅與正直的雙重特質。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剛骾”是一個較為少見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剛骾(亦作“剛梗”)表示剛強正直、不屈從他人的性格特征,通常用于形容人堅持原則、不畏強權的品格。例如《晉書·謝邈傳》提到“邈性剛骾,無所屈撓”,即體現人物剛直不阿的形象。
字形關聯:
近義辨析: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對人物品格的評價,如《魏書》中“世宗嘉其剛梗”即表彰其正直。現代使用較少,需根據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主要見于《晉書》《魏書》等史書,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權威的釋義和用例。
按覆按覈雹子獘靡布劃層層深入超程岔事懲羹吹虀誠勇雠害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單議玎玲珰琅訂約多肉植物二姓之好方部共門廣武鼓鼗海人颉羹簡澹吉丁當疥疠疾呼鯨波怒浪卡剌特匡坐淚球黎服驎骥留蹛六藝盲翁扪籥貈子歐瞻朋愛軿馬貧索遷法牽顧潛蹤隱迹清肅跂望勸架生米壽藤庶尤孫詞廷試通可嗢噱萬牲園五戶絲五味神降龍缽閑啕氣谿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