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榦的意思、柯榦的詳細解釋
柯榦的解釋
見“ 柯幹 ”。
詞語分解
- 柯的解釋 柯 ē 斧子的柄:斧柯。 草木的枝莖:交柯錯葉。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榦的解釋 榦 à 同“幹”①②。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柯榦”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和植物學描述,其含義可以從字義和引申義兩方面理解:
一、 字義解析(本義)
- 柯:
- 本義指斧柄。《說文解字·木部》:“柯,斧柄也。”
- 引申指草木的枝莖、枝條。《廣韻·歌韻》:“柯,枝也。” 如《詩經·豳風·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此處的“柯”即指樹枝。
- 也泛指樹木。《文選·班固〈西都賦〉》:“琳珉青熒,珊瑚碧樹,周阿而生。”李善注引《爾雅》:“椵,大木也,一名柯。”
- 榦:
- 本義指築牆時支撐在兩邊的木柱。《說文解字·木部》:“榦,築牆耑木也。”
- 引申指事物的主體、主幹、根本。《玉篇·木部》:“榦,本也。” 《易·乾卦》:“貞者,事之榦也。”孔穎達疏:“榦,本也。”
- 特指樹木的主幹、軀幹。《字彙·木部》:“榦,木身也。” 如《淮南子·主術訓》:“枝不得大于榦。”
二、 “柯榦”的合成義
“柯榦”一詞由“柯”和“榦”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是指:
- 樹木的枝幹: 這是最直接和常用的意思。它結合了“柯”的枝條義和“榦”的主幹義,泛指樹木的枝杈和主幹部分,即樹木的整個骨架結構。例如在描述植物形态時,會用到“柯榦挺拔”、“柯榦扶疏”等詞語。
- 引申為事物的主體、骨幹或根本: 如同“榦”的引申義,“柯榦”有時也用來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支撐結構或根本所在。例如,王充《論衡·效力》:“文章之人,滋茂漢朝者,乃夫漢家熾盛之瑞也……故夫文力之人,助有力之将也,乃能厲(勵)民。帶徒聚衆者,柯榦之材不傾也。” 這裡的“柯榦之材”比喻能擔當重任、支撐大局的人才或力量。
三、 用法與語境
“柯榦”是一個相對書面化、古雅化的詞彙,在現代漢語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學、植物學描述或一些書面語體中仍可見到。它常用于描繪樹木的形态、姿态,或用于比喻性的表達中。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3):提供了“柯”和“榦”的詳細釋義及書證。
- 《辭源》 (商務印書館,1915年初版,多次修訂):對“柯”和“榦”的古義及引申義有權威解釋。
- 《說文解字》 (許慎,東漢):提供了“柯”和“榦”的本義解釋。
- 《論衡》 (王充,東漢):提供了“柯榦”用于比喻的經典書證。
- 《中國植物志》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在描述植物形态時,會使用“柯榦”等術語指代樹木的枝幹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柯榦"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該詞為"柯幹"的異體寫法,指樹木的枝幹,即枝條與主幹的統稱。從詞源看,"柯"原指斧柄,引申為樹枝;"榦"通"幹",即樹幹。
文學應用實例
-
《夷堅甲志·柳将軍》(宋·洪邁)
以"柯幹極大"形容廟宇古杉的雄偉,突顯樹木的繁茂與歲月積澱。
-
《雙柏》詩(元·陳樵)
用"柯榦如青銅"比喻柏樹枝幹的蒼勁質感,賦予古樹金屬般厚重色澤的意象。
-
清代詩人黃景仁、譚獻
通過"連蜷""松檜之柯幹"等表述,展現樹木盤曲遒勁的姿态,多用于營造古樸深遠的意境。
使用特點
該詞在古典詩文中常見,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異體形式"柯幹"更符合現代書寫規範,但二者表意完全相同。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服白辨敗迹寶城冰肌雪腸駁濫殘篇斷簡常語剗刻谶緯遲景瘡疣楚田答允德幹高原東坡羹短什笃志耳濡目及房長芳襟方殷發射共穗鹳鵞觀目顧全寒饑和膳穢莽渾花嘉林頰顴接櫃籍牌開工懇志暌攜連毛梨花月俚民亂世眠輿曩歲拏人勤能乞宥仁德軟癱架三細山面神猷他岐通名統手通義菟苑微衷汙罇抔飲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