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快”。1.開闊;暢快。 唐 杜甫 《有客》詩:“患氣經時久,臨江蔔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頗宜人。”《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前執 允礽 ,朕日日不釋於懷。自頃召見一次,胸中乃疏快一次。”
(2).粗率直爽。 宋 葉夢得 《石林家訓》卷三:“吾見人言類不過有四……而人之聽言其類不過二途:純質者,不辨是非,一皆信之;疎快者,不計利害,一皆傳之。”
(3).明快爽朗。 清 張祥齡 《<半箧秋詞>序錄》:“詞有南北,出主入奴:喜疏快者,麗密以為病;注氣局者,烹鍊以為嗤。求悅於人難矣。”
“疏快”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開闊暢快
指空間或心境的開闊感,如杜甫在《有客》中寫“疏快頗宜人”,形容居住環境遠離喧嚣後的舒暢(、)。
粗率直爽
形容性格或言行不拘小節、直率爽快。宋代葉夢得《石林家訓》提到“疎快者不計利害”,即指此類性格(、)。
明快爽朗
多用于形容語言或藝術風格的簡潔利落。清代張祥齡評價詩詞時,以“疏快”與“麗密”對比,強調其明快特質()。
行動迅捷
部分資料(如)将其作為成語,表示“言辭流暢、行動敏捷”,如“疏快之人反應靈敏”()。
如需更多文學例證或曆史用例,可進一步查閱《全唐詩》或宋代筆記文獻。
疏快意思:疏快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行動或言語的快捷敏利,言行舉止自由爽朗,沒有拘束和矯揉造作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疏字的部首為疒,快字的部首為心。疏的筆畫數為5,快的筆畫數為7。
來源:疏快是由兩個獨立的字組合而成的合成詞。疏的意思是寬松、稀疏;快的意思是快速、敏捷。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行為或言語輕松、迅速的特性。
繁體:疏快的繁體字為「疎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疏和快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與現代相似。
例句:他疏快的舉止讓人感到愉快和舒適。
組詞:疏快性格、疏快方式、疏快童心。
近義詞:輕松、爽朗、敏捷。
反義詞:拘謹、拘束、遲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