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矜持之貌。 隋 王通 《中說·禮樂》:“子謂 薛收 善接小人,遠而不疎,近而不狎,頽如也。” 阮逸 注:“頽如,不矜持之貌。”
“頹如”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拼音為tuí rú,意為“不矜持之貌”,即形容人舉止隨意、不拘謹的狀态。
出處與注釋
源自隋代王通《中說·禮樂》:“子謂薛收善接小人,遠而不疎,近而不狎,頽如也。” 阮逸注:“頽如,不矜持之貌。”。此例說明“頹如”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自然隨态度。
單字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較少見。例如描述人物性格時,可表達一種灑脫、不刻意維持儀态的形象。
相關擴展
需注意與“頹”的其他含義區分,如“頹廢”“頹唐”等詞多含消極色彩,而“頹如”更偏向中性或略帶褒義,強調自然不拘束。
如需進一步了解“頹”的更多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頹如》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事物衰敗,倒退或失去活力、朝氣,形容狀态不佳,沒有活力。
《頹如》的拆分部首是風,筆畫數為12。
《頹如》一詞最早出現在《劉慶兒宿吳氏園亭》,是明代聶應齋的作品。該詩描寫了一片寂靜無聲的景象,形容了自然的凋零和人們的頹唐。
繁體字為「頹如」。
在古時候,「頹如」的寫法為「頽如」。其中「頽」的後面有一個「彡」的偏旁,意為人的頹廋樣子。
1. 他的精神逐漸頹如了破碎的花朵。
2. 這個國家的經濟已經頹如一片廢墟。
1. 頹敗:形容狀态衰弱、失去活力。
2. 頹廢:形容人的精神、狀态無法恢複。
3. 頹喪:形容人的精神、情緒低落。
1. 倒退:退步、退化。
2. 沒落:衰落、沒日沒落。
3. 衰敗:衰弱、失去生氣。
1. 興盛:繁榮、興旺。
2. 充實:豐富、富裕。
3. 活力:精力、朝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