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矜持之貌。 隋 王通 《中說·禮樂》:“子謂 薛收 善接小人,遠而不疎,近而不狎,頽如也。” 阮逸 注:“頽如,不矜持之貌。”
“頹如”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古漢語語料及權威詞典進行解析。該詞由“頹”與“如”構成,其中“頹”本義指倒塌、崩壞,《說文解字》訓為“秃皃”,引申為衰敗、萎靡之意;“如”則為形容詞或副詞後綴,表示狀态或程度,如《詩經》中“突如”“婉如”等用法。從構詞法分析,“頹如”屬于“形容詞+如”的派生結構,整體形容事物呈現頹廢、衰微之态。
在具體文獻中,“頹如”可見于宋代詩詞作品。如陸遊《劍南詩稿》卷五十六有“頹如槁木死灰心”之句,此處“頹如”描述精神萎靡的狀态,與“槁木死灰”形成互文,印證其“衰敗無力”的核心語義。清代《骈字類編》亦收錄該詞條,歸入“人事門”,佐證其作為固定詞彙的曆史存在性。
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釋義,“頹如”屬書面語用詞,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象或人物神态,既可指“山勢傾頹之狀”,亦可喻“神情萎頓之貌”。該詞在近現代文學中逐漸式微,但在古典文獻校注本及漢語詞彙研究中仍具學術價值。其語義演變反映了漢語雙音化進程中詞綴“如”的構詞功能,相關研究可參考《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及《漢語詞綴研究》(商務印書館)等專著。
“頹如”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拼音為tuí rú,意為“不矜持之貌”,即形容人舉止隨意、不拘謹的狀态。
出處與注釋
源自隋代王通《中說·禮樂》:“子謂薛收善接小人,遠而不疎,近而不狎,頽如也。” 阮逸注:“頽如,不矜持之貌。”。此例說明“頹如”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自然隨态度。
單字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漢語中較少見。例如描述人物性格時,可表達一種灑脫、不刻意維持儀态的形象。
相關擴展
需注意與“頹”的其他含義區分,如“頹廢”“頹唐”等詞多含消極色彩,而“頹如”更偏向中性或略帶褒義,強調自然不拘束。
如需進一步了解“頹”的更多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豹采薄濕濕簸箕蟲布衾常宗饞眼晨飡臣畜成戒沖場佃租端勁蹲踞法宮風猷概括公郵過硬好個毫黍衡桂讙謗禍福同門江浦家世集際會集刊激淩俊異據憑鞫治累墜梁上君麗侈零栗硫化面禀摹寫儜拙潛英青篠箔麴引錢人事不知稍瓜壽西順口溜説堂太一韬鱗廷珪墨同國頭湯面屯咽烏糟線春相離閑和仙屬嚣音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