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鼓的意思、串鼓的詳細解釋
串鼓的解釋
舊時貨郎用以招攬顧客的小搖鼓。《水浒傳》第七四回:“ 燕青 一手拈串鼓,一手打闆,唱出《貨郎太平歌》。”
詞語分解
- 串的解釋 串 à 多個同類東西連貫在一起:串講。貫串。 連貫起來的東西:串珠。串鈴。 錯誤地連接:串行(俷 )。串味。串換。 互相勾通、勾結:串氣。串供。串通一氣。 由這裡到那裡走動:串鄉。串門兒。 扮演戲劇角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專業解析
"串鼓"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均與中國傳統藝術密切相關:
-
作為樂器名稱的"串鼓":
- 釋義: 指一種中國古代的打擊樂器,屬于鼓類。其形制特點通常是将多個(常見為兩個)小鼓串聯在一起,固定在一個架子上或由演奏者持握。演奏時,通過敲擊不同的鼓面或鼓身來發出不同的音高和音色。
- 曆史與用途: 串鼓在古代主要用于宮廷雅樂、儀仗樂隊或某些民間音樂形式中。它體現了中國古代打擊樂器組合與演奏的智慧。關于其具體形制、演奏方法和曆史流變,可參考權威音樂典籍。
- 來源參考: 《中國音樂詞典》(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人民音樂出版社)(無有效線上鍊接,請查閱實體書或權威數據庫)。
-
作為戲曲表演術語的"串鼓":
- 釋義: 在中國傳統戲曲(如京劇、昆曲等)的表演和鑼鼓經中,"串鼓"指的是一種特定的鑼鼓點子(節奏型)或一套連續的鑼鼓演奏。它通常用于配合演員的特定身段動作、情緒轉折或場景轉換。
- 表演功能: "串鼓"節奏緊湊連貫,能營造緊張、急促、激烈或轉折的氣氛。常用于武戲的開打、追逐、亮相,或文戲中人物内心激烈沖突、緊急事态發生等情境。其具體節奏組合和運用規則,是戲曲打擊樂演奏的核心技能之一。
- 來源參考: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藝術研究所 / 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無有效線上鍊接,請查閱實體書或權威數據庫)。
"串鼓"一詞承載着中國傳統音樂與戲曲藝術的獨特表達。它既可以指代一種串聯組合的古老鼓類樂器,也是戲曲舞台上渲染氣氛、配合表演不可或缺的鑼鼓節奏模式。理解其含義需結合具體的藝術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串鼓”是舊時貨郎使用的一種招攬顧客的器具,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串鼓(拼音:chuàn gǔ,注音:ㄔㄨㄢˋ ㄍㄨˇ)是一種帶手柄的小型搖鼓,兩側系有小圓槌。貨郎通過轉動鼓柄,使槌子敲擊鼓面發出聲響,以此吸引顧客注意。
2. 結構與使用場景
- 結構特點:鼓身輕便,配有長柄,鼓面兩側懸挂活動的小槌,搖動時自動擊打發聲。
- 用途:常見于古代流動商販(如貨郎)的擔頭,兼具實用性與廣告功能。
3. 文學記載
《水浒傳》第七十四回提到,燕青曾“一手拈串鼓,一手打闆,唱出《貨郎太平歌》”,印證了其作為民間表演和市井文化的道具屬性。
總結
該詞屬于曆史民俗詞彙,現代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古典文學作品了解其文化背景。如需更詳細出處,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幫貼蒼山巉巉熾結尺水寸介但可倒卧跺躂芳黃番薯飛符蜚蠊風裡楊花改作歌伴沽酒含生化色五倉家府建安七子兼任檢示腳底機籁靖言庸回金圖書雞羣鶴巨指寬叡癞風落兒了利樂遷練士靈彩靈頭旛流泊鸾弦慢谑貌合情離迷夢骈曡聘舉菩薩心腸遷拔芹菜輕薄秋鼙器遇睿曲弱猥屍鄉翁霜收四節私庭搪布通亮偉烈霧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