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at war] 交戰
兩國交兵
兵刃相接,交戰。《管子·大匡》:“ 魯 ,小國也,固不帶劍,今而帶劍,是交兵聞於諸侯,君不如已。”《孔子家語·緻思》:“ 賜 願使 齊 楚 。合戰於漭瀁之野,兩壘相望,塵埃相接,挺刃交兵。” 唐 李德裕 《賜背叛回鹘敕書》:“今已各令諸鎮不許交兵,卿宜曉喻部落,各令知悉。” 朱自清 《論老實話》:“說到戰争,還有句老實話,‘兵不厭詐!’真的交兵‘不厭詐’。”
“交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交兵”指雙方交戰或發生軍事沖突,通常用于書面語境,拼音為jiāo bīng。例如:“兩國交兵”表示兩國處于戰争狀态。
結構與出處
近義詞與用法
常見近義詞有打仗、交鋒、交戰、構兵,多用于描述國家或軍隊間的武力對抗。例如《三國演義》中“方欲交兵,劉表便退”即用此意。
例句與擴展
總結來看,“交兵”是書面色彩較濃的戰争相關詞彙,強調軍事對抗的正式性和沖突性。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查閱《孔子家語》《三國演義》等文獻。
《交兵》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含義是兩軍交戰。具體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亠(頭部)+十(橫畫)
筆畫:亠(1畫)+十(2畫)=3畫
《交兵》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其字形更加繁體。例如,交字的古時候寫法是「益」,兵字的古時候寫法是「塞」。
以下是一些關于《交兵》的例句:
1. 兩軍終于交兵,戰火連天。
2. 現代戰争中,交兵的速度更加迅猛。
《交兵》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
1. 交戰:指兩軍交兵,進行戰鬥。
2. 交火:指兩方交兵時進行的相互射擊。
3. 交鋒:指兩方交兵,進行激烈的對峙和較量。
《交兵》的近義詞包括:
1. 交戰:表示兩軍間的對戰。
2. 兵戎相見:指士兵們彼此相遇進行戰鬥。
3. 武力沖突:描述因利益沖突而發生的武裝對抗。
《交兵》的反義詞可以是沒有交戰的狀态,例如和平、和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