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理的意思、端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理的解釋

正直。《文選·嵇康<琴賦>》:“性絜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 呂向 注:“端理,猶正直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理"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角度解析:

  1. 詞源構成 "端"本義指事物首尾平直的狀态,《說文解字》釋為"直也",引申為正直、端正;"理"原指玉石紋路,《說文解字》解作"治玉也",後衍生出條理、道理等義。二字結合構成複合詞,承載了漢語單字詞素組合表意的典型特征。

  2. 基本釋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記載,"端理"作名詞時指:①事物本原的規律;②正确的道理。作形容詞時描述"端正而有條理"的狀态,常用于描述人的言行舉止或文章結構。

  3. 引證解釋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引宋代朱熹《答呂子約書》"持守須要端理",此處強調修養心性的基本準則。明代《四友齋叢說》"詩文貴有端理",則指文學作品需具備嚴謹的内在邏輯。

  4. 近義辨析 與"正理"相比,"端理"更側重本源性和系統性;相較于"條理",則更強調道德正當性。清代《日知錄》将"端理"與"邪說"對舉,突顯其價值判斷維度。

該詞的現代使用常見于學術論著與哲學論述,多用于闡釋思想體系的基礎原理或道德規範的核心準則。在語法功能上,作賓語時多接"探究""遵循"等動詞,作定語時常修飾"思想""體系"等抽象名詞。

網絡擴展解釋

“端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正直,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氣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源自嵇康的《琴賦》:“性絜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呂向注解為“端理,猶正直也”。
    • 其中“端”指端正、不偏斜,“理”可理解為内在的準則或條理,組合後表示品性端正、遵循正直之道。
  2. 語境應用

    • 古代文學中多用于描述人的高尚品格,如範仲淹詩句“來問無端理”中的“無端理”則需分開理解,指“無端的道理”,與“端理”含義不同。
    • 現代用法較少,常見于文言色彩較重的文本或學術讨論中。
  3. 相關延伸

    • 近義詞:正直、端正、剛正。
    • 反義詞:奸邪、歪曲。
    • 注意: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端理”是作為合成詞(正直)還是分屬不同語義(如“極端理論”)。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文選》或相關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黯默扒扠把笏襃談标新創異滄浪老人吹吹拍拍吹毛劍踔飛樗蒱從輕處罰從頭徹尾萃蔡等仵地埶堕局風禁風信鷄浮上水格谟勾接海砂洪溝洪霖糊糊塗塗加爾各答葭管簡而言之賤簡肩摩毂接侰澀虮蝨基趾據稱峻拔看耍客官令乙霖霔女相如披堅執鋭情趣青襪子任舉蓐婦三元裡灑籤山水窟瞬息萬變驷馬難追恬不知愧鐵畫銀鈎外夷猬鼠衛水畏隹物種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