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long narrow table] 一種長一丈左右,寬一尺多的狹長形桌子,用來擺放物品。也叫“條幾”
(1).分條查考。《後漢書·順帝紀》:“而即位倉卒,典章多缺,請條案禮儀,分别具奏。”
(2).一種狹長的幾桌,一般比桌子高。又叫條幾。 老舍 《老張的哲學》六:“東裡間是 李應 和他叔父的卧室,順着前檐一張小矮土坑,對面放着一條舊楠木條案。案上放着一個官窯五彩瓶和一把銀胎的水煙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條案前立一張紅木方桌,有些舊損。”
“條案”是中國傳統家具中的一種長條形承具,兼具禮儀與實用功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結構特點
條案又稱“條幾”,其案面窄長,寬度約為長度的十分之一,因腳足結構與桌子不同而得名。典型尺寸為長一丈(約3.3米)、寬一尺(約0.33米),通常以楠木、紅木等制成,結構穩固。
功能與用途
主要分類
曆史與文化地位
條案在宋、元、明、清時期是廳堂核心家具,布局時通常與八仙桌、太師椅搭配,體現傳統家居等級秩序。其設計融合了古代建築比例美學,反映了中國木作工藝的精髓。
現代應用
當代家居中,條案多用于玄關、臨窗處或作為空間隔斷,延續其裝飾功能,成為中式風格的重要元素。
若需更深入的曆史演變或地域差異,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完整内容。
《條案》是一個詞義相近的詞組,表示指導性文件、規章制度或法律條文的意思。它通常用來描述一項法律、政策或規定的内容。
《條案》的拆分部首是“束”(shù)和“氵”(三點水)。以部首為基礎,可以找到相關的字詞,如“籠”、“槍”等。
根據字的結構和筆畫順序,拆分成11個筆畫。先寫左邊的“束”字旁邊,再寫右邊的“氵”字旁邊。
《條案》是漢字詞語,是由漢字組合而成的。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目前,《條案》的使用多見于簡體漢字,繁體字為「條案」。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銘文、碑刻等資料的研究,古時候漢字《條案》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具體的字形請參考相關古代文獻和字書。
1. 法律中的每一條案都要嚴格執行。
2. 政府發布了一項新的條案,旨在促進經濟發展。
1. 議案
2. 條例
3. 法案
4. 規章
5. 規定
1. 法規
2. 規範
3. 規則
4. 條令
5. 條文
1. 取消
2. 廢止
3. 撤銷
4. 解除
5. 廢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