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着嘴,不敢說話。表示恭順。 唐 孫樵 《逐痁鬼文》:“復有 司馬安 者,攘義盜仁,縛舌交唇,柔聲婉顔,狐媚當權。”
“縛舌交唇”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閉着嘴不敢說話,形容态度恭順或不敢直言。該成語通過“縛舌”(束縛舌頭)和“交唇”(嘴唇緊閉)兩個動作,生動刻畫了因敬畏或順從而沉默的狀态。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孫樵的《逐痁鬼文》:“復有司馬安者,攘義盜仁,縛舌交唇,柔聲婉顔,狐媚當權。”文中以“縛舌交唇”形容司馬安表面恭順谄媚、實則虛僞的形象。
3. 結構與用法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現代適用性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需注意結合上下文理解其“被迫沉默”或“故作恭順”的雙重含義。
如需進一步查閱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樂樂課堂等來源。
《縛舌交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言辭謹慎而含混不清,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感受。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缶(瓦器)和舌(口的一部分),共有11個筆畫。
《縛舌交唇》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子猶縛舌交唇。敢勿言乎?”原本是指君子謹慎用言,臉上的的表情也含糊不清。後來這個成語就泛指言辭含糊不清、言不由衷。
繁體字為「縛舌交唇」。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寫作「縛舌交唇」。
他在講話時總是縛舌交唇,不敢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
- 縛手縛腳:比喻被人所束縛、限制行動自由。 - 交颌擊柝:形容一起喧嘩大笑的樣子。
言不由衷、含糊其辭
直言不諱、直抒己見
【别人正在浏覽】